九派新聞評論員 木姍
(相關資料圖)
近來,有關家樂福的負面消息頻出。據媒體報道,許多城市的家樂福門店都存在貨架售空、購物卡使用受限的情況,就連黃牛也不再收購家樂福的購物卡,擔心砸在自己手里。面對傳聞,家樂福的回應是,公司會持續深耕中國市場,正通過積極協調,多舉措優化商品供應鏈效率,給消費者更豐富的商品選擇,請廣大消費者不信謠、不傳謠,理性消費。然而,消費者并不買賬,“為什么很多商品都不能用購物卡結算”“什么時候能退卡”的質疑聲不斷。
圖源:觀察者網
無論負面傳聞是否屬實,消費者的擔憂并非捕風捉影。近年來,家樂福在中國的門店數量銳減,陷入“關店潮”:2020年門店數量減少5家,2021年減少23家,2022年前三季度無新開門店、閉店數量達54家。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家樂福在全國僅剩151家門店。
曾經,開在繁華地段的家樂福是人們樂于花時間好好逛逛的,因為和許多本地超市相比,它的優勢在于面積更大、商品種類更多、價格也相對劃算,給人一種“物美價廉”的感覺。此外,購物中心內匹配的各類餐飲、服飾店鋪都是具備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和當時傳統超市的單一購物體驗相比,逛趟家樂福就顯得時髦多了。
昔日的商超龍頭為何風光不再?
這里面當然有市場的因素。時代在發展,消費者的訴求跟十多年前相比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從這一點上來說,家樂福面臨的困境其實也是眾多本土商超面臨的困境。隨著互聯網電商的崛起、快遞行業的快速發展,相較于線下購物體驗,人們更依賴于線上購物的便利,不僅如此,供應鏈、物流系統的落后甚至連“價格優勢”也保不住。失去了可觀人流量的購物中心,也難以吸引優質品牌入駐,缺乏優質品牌的加持,人流量只會進一步減少。在這一系列因果循環中,傳統商超自然難遏頹勢。
這里面更關鍵的還是消費者的轉向。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最突出的就是購物體驗差、服務不完善等問題,對購物卡的層層設限讓人感到“套路滿滿”毫無誠意,有網友表示“廉價打折商品不許買、暢銷商品不許買、冷凍食品不許買……”,如果這也不能買、那也不能買,對于預先付款的購物卡,這其中是否還存在消費欺詐的問題呢?
站在供應商的角度,則是要面臨貨款拖欠帶來的經濟壓力。有供應商表示,2021年11月起,家樂福就存在不按合同約定付款的行為,直到2022年上半年,雖然不會全部付清,但每個月多少會支付一些。從2022年下半年起,家樂福完全停止付款,該供應商目前已經被拖欠貨款將近310萬元。據了解,不少供應商都遭遇了類似情況,其中很多已經暫停了給家樂福的供貨。
家樂福陷入的輿論風波和在中國市場呈現的頹勢,不能僅僅將其歸咎于與家樂福類似的傳統零售企業都在面臨的轉型難題,消費者的失望、供應商的撤離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面對轉型難題,企業要思考的是如何在已經大變的市場環境里尋找新的突破口、打造新的優勢;而面對消費者和供應商,企業要做的是端正態度,用實際行動來表示誠意,空有幾句冠冕堂皇的回應終究是難以令人信服的。
九派評論投稿郵箱:pinglun@jp.jiupainews.com
【來源:九派評論】
頭條 23-01-19
頭條 23-01-19
頭條 23-01-19
頭條 23-01-19
頭條 23-01-19
頭條 23-01-19
頭條 23-01-19
頭條 23-01-19
頭條 23-01-19
頭條 23-01-19
頭條 23-01-19
頭條 23-01-19
頭條 23-01-19
頭條 23-01-19
頭條 23-01-19
頭條 23-01-19
頭條 23-01-19
頭條 23-01-19
頭條 23-01-19
頭條 23-01-19
頭條 23-01-19
頭條 23-01-19
頭條 23-01-19
頭條 23-01-19
頭條 23-01-19
頭條 23-01-19
頭條 23-01-19
頭條 23-01-19
頭條 23-01-19
頭條 23-01-19
頭條 23-01-19
頭條 23-01-19
頭條 23-01-19
頭條 23-01-19
頭條 23-01-19
頭條 23-01-19
頭條 23-01-19
頭條 23-01-19
頭條 23-01-19
頭條 23-01-19
頭條 23-01-19
頭條 23-01-18
頭條 23-01-18
頭條 23-01-18
頭條 23-01-18
頭條 23-01-18
頭條 23-01-18
頭條 23-01-18
頭條 23-01-18
頭條 23-01-18
頭條 23-01-18
頭條 23-01-18
頭條 23-01-18
頭條 23-01-18
頭條 23-0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