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世界首富馬斯克本月初在參加推特空間長達 2 小時的語音會議時發表 " 驚人之語 ",聲稱自己 " 直接被槍殺的可能性相當大 ",因此肯定不會參加任何露天汽車游行的活動。
作為一個槍支大國,槍擊事件在美國時有發生,即使是在嚴密安保下的美國總統,也不一定能逃脫被槍手暗殺的命運。那么作為一個聰明人,馬斯克是預感到自己得罪了誰,才 " 有感而發 " 的呢?
因帶貨加密貨幣成 " 高危人群 "?
(資料圖片)
馬斯克一直是加密貨幣的忠實支持者,在過去數年里,馬斯克不但自己親自參與加密貨幣的 " 炒作 ",而且作為公眾人物,馬斯克經常發布加密貨幣相關的推文和評論,引發加密貨幣價格的暴漲暴跌。去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一份文件中披露,馬斯克擔任 CEO 的特斯拉公司購買了價值超 10 億美元的某數字貨幣,并將接受其作為購買汽車的支付方式。除此之外,馬斯克還親自為另外一種加密貨幣 " 帶貨 ",在去年的一條推特上,他寫道:" 沒有高點,沒有低點,只有 doge。"
然而,此類加密貨幣近年來之所以掀起一股投機狂潮,與疫情爆發后各國央行向金融市場提供的大量流動性是緊密相關的。但隨著通脹高企,美聯儲持續加息收緊貨幣政策,一度被樂觀甚至狂熱情緒挾裹的加密貨幣市場也開始偃旗息鼓。自從去年下半年創下歷史新高以來,加密貨幣價格普遍較高點下跌超過 70%,據估算蒸發了大約 2 萬億美元市值。
大量財富 " 灰飛煙滅 ",投資者們的怨氣自然也在不斷聚積。近期,多位 " 幣圈大佬 " 的離世,同樣引發了部分人對于大佬們身故是否與加密貨幣雪崩潮相關聯的猜測。10 月底,加密貨幣開發商 Nikolai Mushegian 在波多黎各的海灘上溺水身亡,年僅 29 歲,此前他在推特上說,他擔心有人會謀殺自己;11 月 23 日,全球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 Amber Group 發布公告稱,公司聯合創始人 Tiantian Kullander 于當日時間在睡夢中去世,年僅 30 歲;11 月底,俄羅斯億萬富翁、加密貨幣平臺 "Libertex" 的聯合創辦人 Vyacheslav Taran 在搭乘直升機時意外墜機身亡。
離奇的死亡方式,自然也引發了其它幣圈大佬的 " 聯想 "。或許是 " 未雨綢繆 ",馬斯克近期表示:" 坦率地說,我遭遇不測的風險非常大……如果他們愿意,殺人并不難。但愿這種事情不會發生…… "為了防止 " 被自殺 ",他還特別聲明:" 我沒有任何自殺傾向。如果我‘自殺’了,那絕對不是真的。"
在推特用 " 羞辱式 " 解雇
真不怕得罪人?
要說最近 " 惦記 " 著馬斯克的,還不只是幣圈人士。今年 10 月馬斯克在完成對推特的收購之后,就以推特目前處于虧損狀態為由進行鐵腕手段裁員,還趕走了大批原公司高管。雖說是 " 一朝天子一朝臣 ",人走茶涼才是常態。但相比于 " 好合好散 ",馬斯克趕人的方式,更接近于 " 羞辱式 " 解雇。就在推特收購案剛剛完成之后,馬斯克就宣布立即解雇推特的 CEO、CFO,法律政策主管和法律總顧問。當時 CEO 和 CFO 還在推特大樓里辦公,馬斯克直接找人將他們趕出大樓,可以說是一點面子也不給。要說這種做法不得罪人,那簡直是不現實的。
不過高管走人就算再不體面,至少也有價值不菲的離職補償。而推特的普通員工們,還不一定有這么好的運氣。馬斯克入駐推特前夕,有外媒報道稱,如果馬斯克收購成功," 將會開除 75% 推特員工 ",馬斯克對此還專門辟謠說不會有太大人員變動。但剛趕走推特高管,11 月初,馬斯克宣布進行大刀闊斧的裁員,削減一半雇員數量,大約 3700 人。
而且裁員的方式也不甚友好。在正式通知裁員前一天,推特員工收到一封電子郵件被要求次日暫不到崗,第二天員工需要查看通知,確認自己是否在裁員之列。這種 " 開盲盒 " 式的裁員讓推特員工整夜都處于惴惴不安之中。而在裁員發生后,多名推特前員工提起集體訴訟,狀告公司沒有提前 60 天通知就裁員,違反聯邦和加州相關法律。試想,一下子就掃地出門數千人,難保其中沒有幾個前員工不出現心態失衡而走極端的情況。因此馬斯克擔心自己遭人嫉恨,恐怕也不能說全是杞人憂天。
公開 " 放炮 " 嘲諷燃油車 " 老古董 "
作為風云人物,馬斯克之所以能坐上世界首富的位置,主要還是得益于新能源車革命大背景之下,特斯拉的市值一路飆升。目前特斯拉市值遠超全球其它任何一家車企,背后隱含的市場預期是,電動汽車或早或晚將會完全替代現在的燃油車。
但常言道:"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 ",特斯拉在量產的道路上突飛猛進,搶占燃油車市場份額的同時,馬斯克還不忘了 " 踩人一腳 ",貶低一下燃油車。今年九月,馬斯克發推表示:汽油車將無法擺脫蒸汽機的命運,并認為其價值遠低于人們的想象。他還同時強調:" 今天購買的汽油車的剩余價值將比人們想象的低得多 "。(見下圖)
馬斯克在推特上炮轟燃油車
雖說現在全球的各大車企都在向新能源轉型,但畢竟多數大型車企當下主要的營收來源依舊是燃油車,燃油車產業鏈背后各大利益集團依舊根深蒂固。現在就早早地 " 蓋棺論定 " 燃油車已死,是不是太過操之過急了呢?
同樣是新能源車企代表,我國的企業家發言顯然就 " 含蓄 " 多了。例如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的表態是:" 近年來電動車技術越來越成熟,在加速、噪音、能耗、智能化和全生命周期成本等方面已全面超越了燃油車,電動車全面替代燃油車的時機已成熟。" 不得不說,這個 " 時機已成熟 " 就體現了典型的中華智慧,因為到底何時才能徹底替代燃油車,誰也不好說!也許是 5 年后、10 年后,甚至還要等待更長時間。和我國企業家比起來,馬斯克看來確實不太會 " 說話 "。
尾聲
作為知名的爭議人物,馬斯克陷入各種非議之中早已是常態,除了上面我們提到的商業紛爭,近年來還不斷有傳言稱其出軌好友妻子,或者得罪美國政壇大佬等等。雖然這些傳言有的并非一定確有其事,但形形色色對其懷恨在心的人恐怕也不會是極少數??磥眈R斯克要想避免 " 被自殺 ",除了需要做好安保措施之外,在公開場合發言避免 " 禍從口出 " 也是很有必要的。
關注財經下午茶
了解更多精彩資訊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