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武小英 | 河南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交通運輸戰略發展研究院,河南省樞紐經濟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心
【資料圖】
高速公路沿線擁有豐富的交通流、信息流以及可觀的土地資源、景觀資源等。通過挖掘路域資源,滿足行眾多元化服務需求,提升高速公路運輸增值服務,實現存量資源效益最大化,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
一、概念界定
路域經濟又稱路衍經濟,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路域經濟是指圍繞道路及其附屬資源開發形成包括交旅融合、通道物流、能源建材、“服務區+”等多元化經營模式;廣義路域經濟是指依托公路交通點多、線長、面廣的自然屬性和對區域經濟的拉動、帶動、輻射作用,通過對沿線經濟要素的集聚、擴散而在道路兩側衍生新經濟業態。
二、現狀分析
高速公路賦能路域經濟發展。1994年我省第一條高速公路——連霍高速鄭州至開封段建成通車,經過28年的發展,截至2022年初,河南全省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已達到7000多公里,位列在全國第一方陣。高速公路資源存量豐富,賦予高速公路路域經濟發展先天優勢,成為拉動我省經濟增長的“黃金通道”。截至2020年底,我省高速公路路域資源開發面積約為1443.8萬平方米。其中,可用于物流倉儲開發的附屬用地共計187處(宗)510萬平方米;可用于發展新能源的開發面積共計約933.8萬平方米;可用于開發地熱能的高速公路路段沿線13.3萬平方米。
圖為連霍高速
相關政策為路域經濟發展提供支持。2020年8月,我省印發的《河南省高速公路網規劃(2021—2035年)》中明確指出,積極推動高速公路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充分考慮商貿物流、文化旅游、工業制造等相關產業發展要求,培育“高速公路+產業”的新業態、新模式,形成相互滲透、相互包含、融合發展的產業形態。
我省路域經濟發展處于初級階段。當前,我省高速公路路域資源開發大致可歸為四種形式:高速公路服務區商業綜合體開發、高速公路服務區+交旅融合、高速公路服務區+能源、高速公路+通信租賃。其一,高速公路服務區餐飲商超、加油加氣充電、停車、汽車維修、住宿等保障功能較為完善,部分服務區增設母嬰室及第三衛生間等設施、引進當地特色商家和地方特產,拓展服務區業態和創收渠道。其二,部分高速公路服務區融入旅游元素和服務功能,滿足游客多元化需求,如鄭少高速少林服務區圍繞“少林禪宗文化”,開辟禪宗文化長廊,設立24小時旅游咨詢服務處,并提供少林寺景區門票代售服務。其三,充電樁領域,截至2022年9月底,我省高速公路116對服務區(停車區)建設了220個充電站、911個充電樁、1720余個專用充電車位,服務區充電樁覆蓋率由2021年的30%提高至目前的近80%;光伏發電領域,周口東服務區率先開展分布式光伏發電嘗試,光伏發電總占地2734.4m2,建設總規模為569.22KWP,年平均發電量約60.80萬KWH,發電并網。其四,通信租賃領域,省內部分企業對河南高速公路約3000多公里通信管道實施集約化開發租賃,推動高速公路運營服務與物聯網、大數據、車路協同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發展。
三、存在問題
頂層設計需強化。當我省尚未出臺與路域經濟發展規劃相關的頂層設計,路域經濟發展的思路和方向尚需明確,相關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及政策法規仍需完善。
開發業態需多樣。我省路域經濟開發模式較少,尚需多元化開發“高速公路+倉儲物流”、“高速公路+旅游”等模式。當前我省大部分高速公路服務區經營仍局限于傳統餐飲、購物、加油等基本服務范圍,休閑娛樂、文化旅游、物流倉儲等多樣化特色化服務有待挖掘,服務區品牌知名度、影響力亟待提升。
四、經驗借鑒
1. 高速公路農林綜合開發模式
貴州省六盤水市在滬昆高速、六鎮高速、水盤高速沿線栽種以獼猴桃、刺梨、核桃為主的經濟林和以柳杉、金竹為主的中藥材,覆蓋高速兩側的荒山、耕地,使1300余戶農戶直接受益,形成一條綠色經濟長廊。山東省在G2京滬高速公路部分路段兩側200米范圍內栽植楊樹,推廣林地蔬菜、林地食用菌、林地耐陰花卉等林間套作,利用路邊水塘發展水產養殖,打造高速公路沿線農業經濟產業帶。
圖為貴州六盤水高速公路
2. 高速公路光伏發電開發模式
山東高速集團利用青銀高速濟南東服務區高速公路南側邊坡及車棚、綜合樓屋頂,建設了裝機規模3.2MW的“碳中和”項目,打造了全國首個“零碳服務區”。截至2022年9月底,濟南東服務區光伏項目累計實現發電量127.43萬度。河北雄安榮烏高速公路建設光伏發電設施,安裝光伏組件總容量43兆瓦,每年可提供清潔能源5300萬千瓦時,減少碳排放約4萬噸。
圖為高速公路光伏發電
3. 高速公路物流倉儲開發模式
甘肅依托高速公路在具備條件的服務區和交通沿線閑置場地,建設具有物流功能的驛站型公路港,發展“服務區+物流”產業。京滬高速馬駒橋服務區采用“前店后倉”模式拓展服務區物流業務,實現物流效率提升。“前店”建設為司機之家,為司乘提供休閑、采購、配貨、辦理增值(ETC、保險、加油卡充值)服務等,“后倉”建設為倉儲中心,依托智能調度系統,開發倉儲裝卸、智能分煉、加工及流通等業務,閑置場區資源建設為中轉場地,增加經營業態,提高服務供給品質,進一步吸引交通流量,將服務區打造為交通經濟鏈條的關鍵節點,帶動周邊地區經濟發展。
圖為京滬高速馬駒橋服務區
4. 高速公路服務區商業綜合體開發模式
江蘇陽澄湖、梅村、芳茂山服務區采用“整體租賃+特定條件”模式,在整體租賃過程中加入特定條件,定下轉型“主題”方向,凸顯服務區品牌或文化特色;“淮揚味”主題服務區、紫砂文創主題服務區、甜品屋主題服務區等,這些面積不大卻充滿“家庭式”溫暖、具有個性化IP、經營特色化業態的服務區,同樣可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提升。
圖為江蘇陽澄湖服務區內景
五、發展策略
加強頂層設計,為發展路域經濟畫好“路線圖”。加快出臺路域經濟相關發展專項規劃,深入開展路域經濟前期體系化基礎研究及發展政策研究,制定路域經濟分地區分階段發展戰略,加快推動試點項目先行先試,引導路域經濟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培育多元產業,為發展路域經濟提供“新引擎”。充分發揮我省路域資源先天優勢,因地制宜培育“高速公路+綠色農林”,積極利用高速公路服務區和互通立交出入口等節點位置,發展農特產品冷鏈、保鮮等特色物流產業;大力推動邊坡、服務區屋頂等空置閑地規模化開發“高速公路+光伏發電”;依托我省豐富的古都文化,黃河文化及自然風光等旅游資源發展“高速公路+旅游”,提升高速公路服務區服務品質;以高速公路服務區為基地發展“高速公路+物流倉儲”,建設“前店后倉”式智慧數據物流港,打造一種集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于一體的零擔物流新模式;根據各服務區所在地經濟條件、文化特色、美食特色及旅游資源等,積極發展“高速公路+商業綜合體”多元產業,打造規模化、特色化路域經濟產業集群。
加強政策支撐,為發展路域經濟提供“強后盾”。完善路域經濟土地政策制度,利用存量用地進行農產品冷鏈、物流倉儲、服務區及收費站改造、光伏發電等項目建設。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建立多元化投融資模式,鼓勵多渠道籌措資金,破解資金制約難題,實現存量資產價值最大化、綜合利益最大化及運營效益最大化。
責編:陳玉堯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10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2-09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