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 記者 裴熔熔】1月14日上午,河南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開幕,省長王凱作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扛穩糧食安全重任,對接國家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61億畝以上,力爭到2025年建成1500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糧食產能達到1400億斤。
“企業發展不容易,民營企業發展更不容易。但聽了今年的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我信心倍增,進一步發展壯大的勁頭更足,建議省政府進一步延續有利于企業發展的好政策,進一步出臺更多有利企業發展壯大的新政策;同時建議加強頂層設計,制定‘十四五’智慧農業專項規劃,助推河南省智慧農業加快發展。”省人大代表、安陽全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全豐生物)董事長王志國在接受大河財立方記者采訪時說。
建議出臺本土企業培育計劃
(資料圖片)
助推更多本土品牌走出國門
全豐生物是一家集生物制藥、無人機研發制造、農業服務、智慧農業為一體的生產服務型企業。公司成立于1997年,通過25年的發展,從一家瀕臨破產的集體企業逐步成長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國家級“小巨人”企業。
提起過往二十余年的發展,王志國感慨良多。“我們公司的發展,得益于黨的政策和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特別是近兩年來,各級政府為我們解決了影響企業發展的許多問題。在此過程中,有4點體會十分深刻。一是必須貫徹‘人才強省、科技創新’戰略,不斷創新發展;二是必須圍繞‘鄉村振興’戰略,不斷拓展市場;三是必須起到龍頭帶動作用,鏈條式發展;四是必須發揚‘四敢精神’,闖出發展新路子。”
王志國告訴記者,讓農民卸下肩頭的噴霧器,減少人工,是全豐生物研發植保無人機的初衷。十余年來,公司把玩具變成工具,從改造航模做起,目前已擁有多旋翼、直升機、電直等十余種機型,無人機應用從植保發展到遙感遙測、測繪、消防、巡檢等多個領域。
為支持無人機產業發展,安陽市也率先開展了航空植保示范市創建活動,并于2016年啟動建設了無人機產業園。目前安陽無人機產業已集聚企業30余家,形成了飛控-發動機-零部件加工-無人機電池-螺旋槳-碳纖維機殼加工-檢驗檢測等無人機產業鏈,無人機品種也從單一的植保機,發展到電力巡航、環保巡查、地理測繪、警用安防、消防、軍用等十余個品種。產業鏈的發展,助推相關企業加快了研發進度,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產品競爭力。
“企業發展不容易,民營企業發展更不容易。但聽了今年的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我信心倍增,進一步發展壯大的勁頭更足。”為此,王志國提出了兩方面的建議。
延續有利于企業發展的好政策,進一步出臺更多有利企業發展壯大的新政策。民營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力軍,建議針對民營企業科技創新方面出臺資金和人才扶持政策,提供寬松環境,解決民營企業創新力不從心的處境,鼓勵民營企業大膽創新,并針對省委、省政府出臺的科技等方面的惠企政策進行調研督導,確保好政策能有效落實。
注重招商引資,更重視本土企業培育。企業創新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長期持續不斷的技術、資金、人才積累,本土企業在吸納人才就業、發展地方經濟等方面作用顯著,建議政府出臺本土知名企業培育計劃,使更多的本土企業能夠成為品牌知名企業走出國門。
建議制定“十四五”智慧農業專項規劃
推進河南智慧農業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和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在王志國看來,樹立大食物觀,發展設施農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就是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上發揮出最大經濟效益。發展智慧農業,建立農業農村大數據體系,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經營深度融合勢在必行。
“智慧農業是互聯網、云計算和物聯網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可實現對農業生產的智能感知、智能預警、智能決策、智能分析,為農業提供精準化服務、可視化管理、自動化追溯、智能化決策。河南作為農業大省、糧食生產大省,以智慧農業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意義重大。”王志國從以下四個方面,提出了對于推進河南智慧農業發展的建議。
加強頂層設計,制定“十四五”智慧農業專項規劃。增強智慧農業推動現代農業跨越發展的戰略意識,制定全省智慧農業的專項發展規劃。在實踐層面,通過自上而下的政府政策引導、項目規劃和發展謀劃,形成政府主導、農民參與、企業建設、社會支持的智慧農業發展大格局。同時,要構建智慧農業發展智庫,從頂層設計和專業技術領域對智慧農業的發展進行全局謀劃和目標設計。
加強系統集成,建立統一的物聯網使用技術標準。由政府牽頭并立項,支持相關單位和企業研發適合多種不同應用目標的農業物聯網專用傳感器,解決好農業物聯網感知節點的源頭設備布局問題,建立符合河南省農業應用需求的農業物聯網基礎軟件平臺和應用服務系統;大力發展智慧農業試點創建,優先在信息化基礎好、規模化程度高的區域實施智慧農田管理項目、智慧菜園管理項目、智慧果園管理項目,打造可復制、易推廣的數字化、智能化農業樣板。
加強科技引領,加大智慧農業科研投入。緊緊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5G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領域的應用;實施智慧農業大數據、智慧農業創新、智慧農業示范、“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智慧農業監測預警、智慧農業人才培育等工程;進一步加大科研經費投入和科技攻關力度,加強有關智慧農業的研究和創新。
加強人才培養,切實提高智慧農業技術應用效能。引導支持農業新型經營主體與科研院校、高新企業開展合作,共同培養專業型、復合型智慧農業人才;利用新型職業農業培訓、信息進村入戶培訓等培訓資源,加大對智慧農業技能的培訓力度,重點加強對農業園區、龍頭企業、合作組織、家庭農場的技術人員以及新型職業農民和農村信息員的培訓,培養智慧農業應用能手。
責編:史健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3-01-17
頭條 23-01-17
頭條 23-01-17
頭條 23-01-17
頭條 23-01-17
頭條 23-01-17
頭條 23-01-17
頭條 23-01-17
頭條 23-01-17
頭條 23-01-17
頭條 23-01-17
頭條 23-01-17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
頭條 23-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