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5月15日發布《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據記者梳理,此次報告釋放以下政策信號:
【資料圖】
1、貨幣政策應避免大放大收
報告分析了硅谷銀行事件,并提出對中國的啟示經驗。報告稱,貨幣政策應避免大放大收。疫情期間發達經濟體推行量化寬松政策、快速實施零利率,后續又因通脹高企而快速加息縮表,使商業銀行在寬松階段配置的低收益資產,需要在緊縮階段用高利率負債平衡,造成較大虧損。相對而言,我國堅持穩健、正常的貨幣政策,兼顧短期和長期、經濟增長和物價穩定、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穩固對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支持力度。
2、下半年CPI中樞可能溫和抬升
國家統計局5月1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4月CPI同比上漲0.1%,漲幅較上月收窄0.6個百分點;PPI同比下降3.6%,降幅較上月擴大1.1個百分點。由于物價數據疲弱,市場出現了通縮相關的討論。
央行表示,當前我國經濟沒有出現通縮。通縮主要指價格持續負增長,貨幣供應量也具有下降趨勢,且通常伴隨經濟衰退。我國物價仍在溫和上漲,特別是核心CPI同比穩定在0.7%左右,M2 和社融增長相對較快,經濟運行持續好轉,不符合通縮的特征。
對于CPI走勢,央行稱,今年5-7月CPI還將階段性保持低位,主要受去年同期CPI漲幅基本在2.5%左右的高基數影響。但隨著基數降低,特別是政策效應將進一步顯現,市場機制發揮充分作用,經濟內生動力也在增強,供需缺口有望趨于彌合,預計下半年CPI 中樞可能溫和抬升,年末可能回升至近年均值水平附近。
3、利率決策相對審慎,留有一定的回旋余地
央行報告指出,從過去二十年的數據看,我國實際利率總體保持在略低于潛在經濟增速這一“黃金法則”(Golden Rule)水平上,與潛在經濟增長水平基本匹配,有利于實現宏觀均衡,保持物價基本穩定。近幾年,全球經濟面臨的超預期沖擊較多,經濟環境和政策效果的不確定性較大。
在此情況下,人民銀行對利率水平的把握可采取“縮減原則”(Attenuation Principle),符合“居中之道”,即決策時相對審慎,留出一定的回旋余地,適當向“穩健的直覺”靠攏。即政策利率調整時,在考慮當前經濟金融形勢基礎上,向歷史周期和全球各區域的平均值收斂,降低政策利率的波動。
比如為應對疫情沖擊,2020 年全球主要央行大幅降息至零利率水平,但同期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下降20個基點后保持穩定。
4、M2增速高、物價低迷主要因為時滯
近期M2持續高增長,但物價較為低迷,引起市場關注。對此,央行表示,近期M2 增速與通脹和經濟增速間存在一定缺口,主要是政策效果顯現、需求恢復存有時滯所致。未來隨著疫情影響進一步消退、市場預期持續好轉、經濟加快恢復,居民的消費和投資意愿回升,前期積累的預防性儲蓄有望逐步釋放。
5、應重視中小金融機構的監管
報告稱,2008 年金融危機后,各國普遍加強了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評估和監管,而對中小型金融機構的關注相對有限。2018 年,美國決定對金融機構實施分類監管,硅谷銀行在破產前屬于“第四類”機構,適用較為寬松的審慎監管標準,由于過渡期安排和兩年一次的壓力測試要求,硅谷銀行直到破產前都未開展壓力測試。事實上,中小金融機構的承壓能力更弱、脆弱性更明顯,同樣有可能在風險積累和市場恐慌中釀成系統性風險。
或許正是意識到這一問題,4月28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指出,要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統籌做好中小銀行、保險和信托機構改革化險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在各類風險中,中小機構風險的防范化解放在了第一位。
6、新發放貸款加權利率有所回升
央行披露的數據顯示,3 月新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34%,相比上年末已回升0.2百分點,主要由票據利率回升所致。但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和個人住房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環比均在下降。
7、M2和存款的較快增長很大程度是宏觀政策適度發力、市場主體行為變化的體現
今年以來,我國M2 和人民幣存款延續較快增長態勢。4 月末,M2、各項存款均同比增長12.4%,分別較上年同期高1.9 個、2個百分點,存款的高速增長引起市場的廣泛關注。
報告解釋稱,M2和存款的較快增長很大程度是宏觀政策適度發力、市場主體行為變化的體現。從宏觀政策看,去年以來,逆周期調節力度加大,穩增長一攬子政策陸續實施,貨幣政策充分發力,配套資金先行到位,相應表現為金融數據領先于經濟數據。
從商業銀行看,銀行信貸投放、債券購買加快,帶動M2較快增長。從企業和居民主體看,一方面,疫后實體經濟的生產流通傳導、消費需求等恢復仍有時滯,經濟循環阻滯摩擦未消,也導致貨幣流通速度降低,市場主體的貨幣持有量和預防性儲蓄存款上升。另一方面,理財打破剛兌、凈值化后,與存款利差也趨于收窄,企業和居民理財資金回流為表內存款,推升了M2 增速。
8、主要發達經濟體通脹較為頑固
報告稱,得益于能源價格下行和供應鏈改善,美歐通脹總體有所回落,但部分通脹數據表現出較強粘性,3月美國核心PCE 價格指數同比上漲4.6%,與上年12 月持平;歐元區核心HICP 為5.6%,為有記錄以來最高值。目前,主要發達經濟體勞動力供給不足仍未解決,工資增速難以快速回落,服務通脹韌性較強,通脹壓力依舊頑固。
責編:陳玉堯 | 審校:李金雨 | 審核:李震 | 監制:萬軍偉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
頭條 23-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