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石榴創新團隊成員在給石榴拍照。近年來,該團隊聚焦產業需求,創新育種技術,培育出鮮食、加工、觀賞等不同系列的石榴種質資源,為鄉村振興貢獻科研力量。
新華社記者 張 端攝
甘肅張掖市一家種業公司,工作人員在玉米良種加工精選機前查看種子加工情況。當地玉米種子加工企業開足馬力生產優質良種,為春耕春播做好準備。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王 將攝(人民視覺)
重慶梁平區一家食品公司的工人正在對預制菜產品進行質量抽查。目前,梁平區已形成較為完善的農產品加工體系。
劉 輝攝(人民視覺)
四川仁壽縣富加鎮一家智慧冷鏈物流中心,工人在分選線上查看柑橘情況。該中心集倉儲、冷鏈、加工、分揀等功能于一體,可以高效加工作業,精準對接市場。
潘 帥攝(影像中國)
陜西咸陽市清河食品工業園區,一家乳業公司的生產車間內,自動化生產線正在對乳制品進行打包作業。
本報記者 郭雪巖攝
山西稷山縣一家蛋雞養殖基地,工人在現代化的生產線上分揀包裝雞蛋。
栗盧建攝(影像中國)
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加格達奇區一家山野珍品科技開發企業,工人在加工食品。近年來,大興安嶺地區因地制宜發展林果、林菌等林下綠色有機食品種植和加工業。
新華社記者 王 松攝
北京一家食品公司的工人正在清洗彩椒。
本報記者 賀 勇攝
聯結工農、溝通城鄉,農產品加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農產品加工業從種養業延伸出來,是提升農產品附加值的關鍵,也是構建農業產業鏈、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核心,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提供重要支撐。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產品加工業快速發展,保持良好發展勢頭。行業總體規模穩定增長,發展質量明顯提升,結構布局持續優化,轉型升級不斷加快,在保供應、穩市場、惠民生等方面作用日益凸顯。
產業規模不斷擴大。2022年,預計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9萬家,比2012年增加2萬家,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實現營業收入超過18.5萬億元,比2012年增加3.6萬億元。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72%,比2012年增加約8個百分點。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產值比達2.52∶1。
產業鏈條不斷拓展。目前,有70%的加工龍頭企業開發了中央廚房、凈菜加工、現場制作、觀光工廠、網絡直播等新業態,近年來食用類商品網絡零售額年均增長超30%。
聯農作用不斷增強。據統計,目前各地市級以上從事農產品加工的龍頭企業約2/3把總部設在了縣域。80%以上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和合作社與小農戶建立了穩定訂單、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利益聯結機制,輻射帶動了1億多農戶。
加快建設農業強國,下一步,我國將圍繞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做好延鏈、補鏈、壯鏈工作,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業,力爭到2025年,農產品加工業營業收入達到32萬億元,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80%,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產值比達到2.8∶1,農產品加工環節損失率降到5%以下,產業結構布局進一步優化,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
(本報記者 常 欽)
頭條 23-01-15
頭條 23-01-15
頭條 23-01-15
頭條 23-01-15
頭條 23-01-15
頭條 23-01-15
頭條 23-01-15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
頭條 23-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