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派新聞評論員 文和刀
電視劇《狂飆》最近有多火,不用我說了。春節檔期間,管你是《流浪地球2》派還是《滿江紅》派,都很難躲開它的魅力,在高鐵列車上、在父母飯桌邊、在同事閑聊間……最終都得被《狂飆》所捕獲。
在劇中分別飾演警官安欣和“黑老大”高啟強這一對命運敵手的兩位演員張譯和張頌文,對此功不可沒。沒有什么流量小鮮肉,現年45歲的張譯和現年47歲的張頌文,硬要說的話,都快熬成“臘肉”了。估摸著再熬會兒,就熬剩下一把骨頭,也是有戲的骨頭,須撐得起角色半生風雨,也須撐得起劇本一紙宏圖。
【資料圖】
留給“塑料”演員的時間不多了。
《狂飆》高啟強角色海報
《狂飆》之前,觀眾未必對張頌文這個名字有印象,但一定記得住朱朝陽他爸。張頌文老師這幾年為什么突然走紅?有他個人的厚積薄發,也有大眾的情緒釋放。
萬千觀眾仿若有一種感受蘇醒了,大家突然記起,我們完全可以擁有不那么“塑料”的片單、不那么“塑料”的頂流、不那么“塑料”的體驗,只是有段時日不得不對此變得異常寬容麻木,因為好像沒別的可選。“塑料”演員都是些什么人呢?從前說法是叫“花瓶”演員,光是好看才擺在那兒,沒什么實際用途。現在可能連好看都成了一種奢求了,就改叫“塑料”,面上倒總是鮮亮的,就是別指望經得起鍛打,扛得起包袱。
#建議查查張頌文 不像演的##張頌文 真誠##張頌文被拒800次#……一個又一個熱搜附著的并非只有驚嘆,還有隱約的期許和呼喚。某種程度上,張頌文老師身上寄托著人們對“塑料”演員滿地爬這一時代的集體不滿,和對穩扎穩打的藝術的渴望。
大家已經等了太久了。這種渴望原本只應是很基本的職業要求。演員本來就是一個厚積薄發的行當,積累的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積累的也是世事閱歷生活觀察。前者錘煉表演功底,后者打磨角色理解,兩樣一樣不能少。偏偏這兩樣都得依靠時間來積淀。
特別有靈氣或者特別有運氣,幸而能跳過積累還能演好的也有,很少。初出茅廬的湯唯演學生王佳芝,有一種渾然天成的“鈍”和“拙”,如此貼合實在難得。最終,無論有沒有這個靈氣、運氣,都還是得在表演功底和角色理解這兩樣上下功夫,才能從“戲挑人”進化到“人挑戲”,才能在演藝事業道路上走得更穩、走得更遠。
張頌文不該是稀有的那一個,張頌文這樣的演藝工作者本該是常態。這些年來,無數人壓抑的不滿和期盼,已經找到了方向和落點。反響會證明一切,時間會證明一切,而留給“塑料”演員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九派評論投稿郵箱:pinglun@jp.jiupainews.com
【來源:九派新聞】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30
頭條 23-01-29
頭條 23-01-29
頭條 23-01-29
頭條 23-01-29
頭條 23-01-29
頭條 23-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