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中國(武漢)文化旅游博覽會現(xiàn)場,極目楚天湖北館里的一臺自動演奏音樂機器人引發(fā)游客圍觀。
這款機器人擺動“手臂”,時慢時快地敲擊著揚琴琴弦,與一旁演奏古箏、大提琴的音樂專業(yè)學生合奏了一曲《高山流水》,極具未來科技感。
機器人與真人合奏《高山流水》。圖/九派新聞 王佳箐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九派新聞記者了解到,這款機器人名為“海百合”,由中國地質(zhì)大學(武漢)音樂科技團隊研發(fā)。
該團隊負責人周莉告訴記者,為了用科技的手段來傳承和推廣民族音樂,他們從2016年就開始研發(fā)“海百合”機器人,目前第二代已具備智能識譜、智能作曲和智能演奏的功能,“是我國音樂機器人領(lǐng)域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成果之一。”
周莉表示,目前只需要5-20秒,“海百合”就能將眼前的樂譜識別轉(zhuǎn)化為MIDI信號,實時進行情感充沛的精準演奏,最快速度達到15擊/秒。同時,“海百合”還能通過樂譜特征識別音樂情感,創(chuàng)作出傳統(tǒng)五聲調(diào)曲目。
“目前我們正在制作第三代,會有更多基于多模態(tài)情感識別的交互功能、微表情系統(tǒng),可以和觀眾進行互動。”周莉說。
“海百合”機器人。圖/九派新聞 夏雯琪
在商業(yè)落地方面,海百合除了進行藝術(shù)表演和音樂創(chuàng)作,還能用來音樂教學示范、科普教育,以及樂器出廠精確檢測。周莉補充道,“之前有幾家旅游和酒店類企業(yè)有購買意向,這三年暫緩了合作,目前又開始和一些機構(gòu)商談合作。”
而對于湖北館此次的布展創(chuàng)意,湖北館負責統(tǒng)籌的李姓工作人員表示,布展的設(shè)計理念是想體現(xiàn)文化與科技的交融。
除了機器人與真人合奏,湖北館還將湖北建筑區(qū)通過3D打印的方式進行展出,在觀感上實現(xiàn)歷史與現(xiàn)代的碰撞。科技感風格之余,展覽還邀請了演員,為觀眾帶來多場具有湖北傳統(tǒng)特色的情景劇。
“目前,觀眾對于湖北展館的反響是挺喜歡的,很榮幸被大家所認可,未來也希望能更多維地向大家展現(xiàn)文化科技交融的一面。”上述工作人員說。
九派新聞記者 夏雯琪 萬璇 王佳箐
實習記者 李愷
【爆料】請聯(lián)系記者微信:linghaojizhe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頭條 23-04-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