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本期聚焦·生態文明教育
生態文明教育不只是課程教育,更是生活教育和行動能力的培養。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城南實驗學校把生態文明教育融入育人的全過程,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和諧統一,共同推進。其中,學校教育是落實生態文明教育的主渠道,教師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生態文明教育融入地方課程
學校把生態文明教育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部分。學校利用地方課程“人·自然·社會”,結合湖州地理環境、自然資源、人文底蘊以及城市鄉村發展等方面的典型案例,使學生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整體系統觀,培養學生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和保護自然的理念,牢固樹立正確的生態觀與發展觀,幫助學生深化對生態文明教育的認知。
生態文明教育與多學科融合
生態文明教育需要融入各學科教學中。學校在語文課程教學中讓低學段學生寫綠色環境的觀察日記,高學段學生對生態環境進行調查,提出有關生態環保等方面的建議;在美術課程教學中讓學生面對綠水青山進行寫生或攝影;在科學課程教學中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開展以“城市中的一抹綠”為主題的項目化學習,探究城市中生態文明與自然綠色環保的有機結合,形成生態文明發展的探究報告。
生態文明教育在勞動中強化
學校建有綠色種植園,每班有種植勞動責任區,由學生親自開墾、播種、澆灌、養護。學校讓學生融入大自然,在勞動的過程中培養勤勞、樸素、富有愛心和責任感的精神品質。學校堅持“把學校融入社會,讓教育回歸自然”的理念,與農業科技公司合作建立勞動實踐基地,師生定期去基地實踐勞動,在勞動中貼近土地、播種希望、堅持守護、收獲喜悅,強化了生態文明教育的實踐意識。
生態文明理念在實踐中養成
社會實踐活動是生態文明教育的大課堂。學校充分利用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的生態文明教育教學資源,把生態文明教育課延伸到校外。學校每學期舉辦校外研學活動,如帶領學生到浙江省淡水研究所實地考察和學習,豐富學生對生態文明的理解。
(作者單位系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城南實驗學校)
《中國教育報》2023年05月19日第5版
頭條 23-05-19
頭條 23-05-19
頭條 23-05-19
頭條 23-05-19
頭條 23-05-19
頭條 23-05-19
頭條 23-05-19
頭條 23-05-19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