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她是富有實戰經驗的婦產科醫師,也是疫情中承擔應急事態協調重任的“聯絡官”。本輪疫情中,鄭州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主任醫師、醫務保健部主任楊慧麗24小時堅守在抗疫一線,化身“超長待機”的醫務協調員,為急危重癥患者及時就醫搭起生命通道。
作為特殊患者,疫情中孕產婦出行不便,為了更好的服務患者,鄭州市婦幼保健院今年年初在鄭好辦APP開通了孕產婦和新生兒醫療救助綠色通道,24小時有專班值守。本輪疫情發生以來,線上求助量激增,楊慧麗立即將值守人員由一天2人增加到一天6人,一旦遇到需要緊急救援的患者,都會第一時間反饋給楊慧麗,由她專線協調聯系幫助患者盡快就醫。作為疫情防控黨員突擊隊醫療組組長,楊慧麗需要承擔人員調度、酒店對接、核酸檢測、物資調配、入院病人研判等一系列超負荷工作,24小時晝夜無休,每一天都是“超長待機”。
無數個深夜,無數個凌晨,楊慧麗的電話隨時會響起,每一個電話都關系到一位孕產婦或危重癥患者的緊急求助……此時此刻,無論她有多累,無論她已經連軸轉了有多久,楊慧麗永遠都會全力以赴,為患者搭起生命通道,努力不漏掉每一個孕產婦,不辜負每一位求助者,確保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并根據三個院區的不同功能定位,合理把好患者入口關,針對收治的中、高風險區和低風險區的孕產婦,力求做到分級分類精準防控。楊慧麗不僅是能力突出的管理者,同時也是醫術精湛的醫療專家。某天夜晚,她正在急診科協調事務,突遇一名懷孕31周的孕婦面容痛苦、臉色蒼白,進入休克狀態。根據臨床經驗,楊慧麗初步判斷孕婦為“胎盤早剝”,隨即啟動產科綠色救治通道展開救援。這位孕婦從進醫院大門到胎兒娩出時間不到10分鐘,新生兒醫師團隊立即進行窒息復蘇,并送至新生兒科病房。術中見胎盤大面積剝離、子宮后壁破裂,術中出血約2000毫升,經過2個小時的搶救,最終母子平安。
就這樣,接連不眠不休的工作壓垮了楊慧麗的身體,可她卻躺在病床上繼續堅守,沒有讓任何一位需要緊急就醫的患者耽擱。楊慧麗說:“保障每一位孕產婦及時就醫是我的職責,我必須堅守。”
鄭報全媒體記者 王紅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