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月25日凌晨,為期10天的第68屆柏林電影節落下帷幕。盡管華語電影人及華語片在最后的頒獎環節并無斬獲,但評委特別提及了去年10月因自殺離世的中國導演胡波,表達了對他的導演處女作《大象席地而坐》的贊賞,以及對導演英年早逝的遺憾。
今年的柏林電影節2月15日開幕,有近400部影片參展,其中有19部參與角逐金銀熊獎。雖然與法國戛納電影節、意大利威尼斯電影節并稱歐洲三大電影節,但比起后兩者,柏林電影節已連續寡淡多年,今年更是公認的“小年”,提名階段起就少有大師新作入圍,整個電影節過程也是星光黯淡。因此,新人稱霸是意料之中的局面。
今年的主競賽評審團由德國著名導演、曾執導過《羅拉快跑》的湯姆·提克威擔任主席,最終將最佳影片金熊獎授予了影片《不要碰我》。該片由羅馬尼亞女導演阿迪娜·平蒂列執導,以實驗性拍攝手法,描述了身心缺陷人群的情感世界。影片因為大膽露骨的鏡頭語言,在電影節期間上映時曾引發大批觀眾離場。
影帝及影后也是新人。影帝由來自《祈禱》的法國青年演員安東尼·巴容獲得,他從2015年開始表演生涯,在《祈禱》中第一次擔任男主角。影后由安娜·古倫獲得,她主演的《女繼承者》是一部女性題材電影,令人意外的是,這竟然是她首次出演電影。
曾執導過《布達佩斯大飯店》的美國導演韋斯·安德森算得上今年最大牌的入圍者,他執導的新片《犬之島》也是本屆電影節的開幕片,最終將最佳導演獎收入囊中。
今年柏林電影節上的中國元素比較匱乏,31歲的女導演楊明明自編自導自演的長片處女作《柔情史》入圍全景單元,藏語兒童題材電影《旺扎的雨靴》入圍面向年輕觀眾的新生代競賽單元。
相比之下,更受關注的是青年導演胡波(筆名胡遷)的遺作《大象席地而坐》,該片在電影節上獲得了由國際影評人協會獨立頒發的費比西獎。該片時長近4個小時,講述了北方小城幾個主人公分別遭遇不同麻煩,在沮喪悲觀之時,一起上路去滿洲里看傳說中整天坐著的大象。
去年10月12日,29歲的胡波在北京東五環一幢住宅樓的樓梯間里,用一根繩子與這個世界告別。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的他是眾人眼中的才子和幸運兒,出版過《大裂》和《牛蛙》兩部小說集。2016年,胡波帶著電影處女作《金羊毛》(后更名為《大象席地而坐》)劇本簽約冬春影業,殺青后因與片方糾紛,分文未得。不少人將這當作其自殺的導火索。
《大象席地而坐》在柏林電影節放映后,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副教授王紅衛表示,該片最可貴的品質就是真實,“它是一部真實反映當下中國人生存現狀的電影,這在目前的中國電影中是寶貴和少見的。”另外,有電影節現場的媒體同行轉述,伴隨首映后的掌聲,胡波的母親被請上臺。她表示,能來到柏林電影節既高興又悲傷,悲傷是因為兒子為了這部“大象”失去了生命。發言后她忍不住落淚,給觀眾深鞠一躬后,被攙扶著下臺。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