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松山湖科學城的“國之重器”——中國散裂中子源再獲新進展。記者昨日從東莞松山湖高新區獲悉,中國散裂中子源首臺合作譜儀多物理譜儀近日正式通過驗收,擬于今年10月對外開放運行。
中國散裂中子源將解鎖新的“技能包”。據了解,該多物理譜儀由中國散裂中子源、東莞理工學院與香港城市大學于2018年9月開始共同建設,是國內首臺可開展中子全散射研究的多物理譜儀。該譜儀擬于今年10月開放運行,屆時將在我國材料科學、凝聚態物理、生命科學、納米等學科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同時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創新發展和粵港澳中子散射科學技術聯合實驗室提供重要的研究平臺支撐。
“中國散裂中子源多物理譜儀建設,其中一個主要目標是開展長程有序但局域無序材料的結構研究。”高能物理研究所東莞研究部中子科學部副主任、中國散裂中子源多物理譜儀負責人殷雯表示,比如大眾所了解比較多的動力電池就是該類物質,將可借助中子多物理譜儀進行研究。
據了解,多物理譜儀的設計通量是同功率英國散裂中子源ISIS全散射譜儀GEM的4倍到5倍,分辨率與兆瓦級美國散裂中子源SNS全散射譜儀NOMAD相當。
向全球征集用戶課題申請
記者同時了解到,繼開放運行以來完成500多項用戶實驗后,7月初,中國散裂中子源公開面向全球征集2021年下半年開放運行的用戶課題申請。其中開放的中子譜儀除了通用粉末衍射儀、多功能反射儀、小角散射儀等3臺譜儀外,多物理譜儀已然在列。根據申報內容,多物理譜儀可開展部分衍射實驗。
實際上,在過去幾年,中國散裂中子源用戶在《科學》等頂級期刊發表用戶文章60余篇,取得令人矚目的喜人成績。“自2018年8月23日正式運行以來,中國散裂中子源吸引了來自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球的相關領域的科技工作者,大科學裝置的虹吸效應持續顯現,有效支撐了大灣區科技創新發展。”散裂中子源科學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長陳延偉表示。(全媒體記者馬駿通訊員松湖)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