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1月29日電 (扶婧穎)截至目前,除山東外,各省區市兩會都已召開,各地《政府工作報告》陸續出爐,其中不少和百姓密切相關的民生舉措備受關注。扶貧、就業、住房、養老、教育、醫療衛生事業等方面今年各地將有以下這些新動作。
熱點一: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
為實現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目標,各地都將“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作為今年的重點工作。
云南省提出緊盯目標任務,完善退出標準,確保130萬貧困人口凈脫貧、2457個貧困村出列、31個貧困縣摘帽、7個“直過民族”整族脫貧;重慶市將“確保 ‘4個縣摘帽、10萬人脫貧’”納入今年計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提出確保實現12個貧困縣摘帽、976個貧困村退出、60.61萬貧困人口脫貧的目標;寧夏回族自治區今年將主攻“五縣一片”和170個深度貧困村,打造全國脫貧攻堅示范區。
針對脫貧質量問題,吉林省提出把脫貧政策對“病殘老”的兜底和產業保險對扶貧產業的兜底相結合,深入開展兜底保障“四個一批”專項行動,繼續實施低保支持計劃,鞏固“兩線合一”成果,著力解決影響“兩不愁、三保障”的突出問題;湖北省表示將向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人口聚焦發力,強化對貧困老年人、殘疾人、重病患者等群體的精準幫扶,加大政策傾斜和扶貧資金整合力度,推進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易地扶貧搬遷等;廣西壯族自治區將統籌抓好有脫貧任務的非貧困縣、非貧困村均衡發展,加強對已脫貧摘帽縣“回頭看”,鞏固脫貧成效。
熱點二:著力促進就業創業
為保證好就業這一最大的民生,各地都把穩就業擺在了更加突出位置。遼寧、安徽、湖北、西藏和青海等地均提出“動態消除零就業家庭”目標,河南和黑龍江分別提出了“實施失業保險援企穩崗‘護航行動’”和“運用‘互聯網+’發展新就業形態”等措施,“無欠薪”成為浙江省和甘肅省《政府工作報告》的關鍵詞。
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為符合條件的創業者提供最高30萬元、最長3年的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培訓“粵菜師傅”1萬名,對在粵務工者發放補貼30萬人次等;江西省表示,要力爭城鎮新增就業45萬人,開展失業保險穩崗“護航行動”,促進工資隨經濟效益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增長。
四川省也提出了確保全省城鎮新增就業85萬人的目標。針對這項目標,四川省政協委員、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胡斌表示:“我省的產業體系比較完整,當下的問題是人才的供給結構還有待優化。我們將加大職業教育、繼續教育、技能教育的力度,特別是圍繞裝備制造、電子信息、食品飲料、新材料等四川特色優勢產業進行職業體系建設、技能培訓、人才培養。”
熱點三:完善住房保障體系
“住房”,是當前群眾最關心的民生話題之一。如何改善住房問題?今年各地的目標更明確,舉措也更具體。
北京市提出更好解決群眾住房問題,完成1200公頃住宅供地,加快已供地住宅項目開工建設和入市步伐,出臺進一步規范管理住房租賃市場政策措施,促進住房租賃市場穩定,加強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統籌,多渠道建設籌集租賃住房5萬套(間)、政策性產權住房6萬套,完成棚戶區改造1.15萬戶;上海市將新建和轉化租賃房源10萬套,新增代理經租房源9萬套,進一步規范住房租賃市場發展,新增供應各類保障房6萬套。
此外,山西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房住不炒”基本定位,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繼續抓好棚戶區住房改造,加快推進農村危房改造,發展裝配式建筑,提高全裝修住宅覆蓋率。福建省也提出堅持租購并舉,推進棚戶區改造,加強共有產權住房和租賃房建設,因地制宜地提出了“福州、廈門編制‘一城一策’實施方案,切實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舉措。
熱點四:促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
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學齡前兒童的入園需求也不斷增加。針對該現象,各地也將加大普惠性幼兒園建設納入了今年的重點工作。
河北、福建、湖南、重慶等多地提出支持普惠性幼兒園建設,新建、擴建幼兒園;陜西省預計將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提高到80%;河北省將“新建和改擴建城鄉幼兒園1000所,新增學位10萬個”納入辦好民生實事規劃中;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將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500所以上,普惠性幼兒園、公辦幼兒園覆蓋率分別達75%和45%。
“大幅增加優質幼兒園供給”成為天津市今年的一項重要民生工作,天津市今年計劃加強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新建住宅小區與配建幼兒園必須同步規劃設計、同步建設驗收、同步交付使用,確保小區配建幼兒園全覆蓋。廣東省將建立生均經費保障制度:全省公辦幼兒園生均公用經費補助標準不低于每生每年300元,對符合條件的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參照給予補助。
各省區市也格外重視幼兒園的監管問題。北京市提出繼續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加強普惠性民辦園教師工資指導,強化幼兒園監管;天津市強調建立市、區、幼兒園三級安全監控系統和網上巡查機制,各類幼兒園全部安裝一鍵報警系統,全部配備專兼職結合的安保隊伍,加強幼兒教師培養,清理整頓無證幼兒園,規范民辦托幼點備案管理。
熱點五:提高醫療服務和保障水平
內蒙古、福建、廣西、寧夏、青海等多地提出積極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黑龍江和天津等地也均提出探索開展智慧醫療,“把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藥納入醫保”“積極有效鼓勵社會力量辦醫,加快形成多元辦醫格局”等也多次出現在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中。
遼寧省針對貧困人口提出了一系列醫療保障措施:對全省因病返貧、因病致貧人口大病專項救治擴大至21種,對全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醫療補充保險;為城鄉低保、特困和低收入家庭婦女開展“兩癌”免費檢查,為貧困殘疾人家庭實施無障礙改造;為貧困家庭新生兒免費實施疾病篩查,為貧困家庭適齡兒童免費實施口腔窩溝封閉和接種流感疫苗、水痘疫苗;為貧困殘病兒童實施康復救助;為60歲以上貧困白內障患者免費實施手術治療等舉措。
不少地方在就醫秩序、醫保補助等方面提出了具體措施。北京市特別提出將嚴厲打擊“號販子”和“網絡醫托”,查處騙保行為;各省區市強調將進一步完善、提高大病醫保制度,黑龍江省明確提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府補貼標準由每人每年490元提高到520元,江蘇省則表示將提升為550元。
值得注意的是,多地對去年在網絡上發酵的疫苗問題也作出了回應。遼寧省提出加強疫苗生產、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河南省強調要深化食品安全省建設,加強疫苗等藥品安全監管,讓群眾吃得更放心、用藥更安全等。
熱點六:加大養老服務力度
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保的80歲以上高齡老人住院報銷比例在現行政策基礎上提高5個百分點,實施80歲以上老人高齡津貼制度”,這一政策將惠及河南全省160多萬高齡老年人。江蘇省今年也將實施“暖政”:“新建150個街道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新建護理型養老床位2.5萬張,為140萬居家養老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潔等服務。為600萬65歲以上老年人免費提供一次基本健康體檢服務。”
除河南和江蘇外,還有很多省區市也提出了具體舉措。黑龍江省提出,將增加養老服務供給,新增養老床位1.5萬張等;天津市提出,將開展老年助餐試點,為高齡和特殊困難老人提供助餐補助等。
上海市將大力發展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強化醫養結合,實現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的街鎮全覆蓋,全面完成農村薄弱養老機構的改造提升,全面完成農村薄弱養老機構的改造提升等;北京市將健全“三邊四級”養老服務體系,實施差異化養老機構運營補貼政策,新建150家養老服務驛站等。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