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交水稻育種從三系法發展到兩系法,再推進到第三代雜交水稻,一次次不斷創造高產紀錄
當年曾親眼目睹饑餓的折磨,一直令袁隆平對吃飯問題看得比天重。
在可貴的求實和創新精神指引下,從發現一株形態特優的稻株“鶴立雞群”開始,到發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時為安江農校教師的袁隆平一步步闖出了雜交水稻的新天地。
袁隆平研究雜交水稻的半個多世紀以來,我國水稻單產不斷創出新高。2018年,云南個舊超級稻百畝示范片平均畝產達到1152.3公斤,再次刷新了水稻大面積種植單產世界紀錄。
如今,從三系法雜交水稻到兩系法雜交水稻,再到第三代雜交水稻的研究,我國繼續走在世界前列。兼具三系法和兩系法優點的第三代雜交水稻另辟蹊徑,通過遺傳工程不育系研究,為水稻大幅度增產提供了巨大潛力空間。
“去年,有一塊田里種的第三代雜交水稻長勢很好,袁老師親自叫了10來個人和他一起去田里測產,結果畝產有1300多公斤,他高興得直說‘驚人’。”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李新奇研究員回憶。
數據顯示,雜交稻比常規稻增產20%左右。近年來,我國雜交水稻年種植面積超過2.4億畝,占水稻總種植面積的57%,而產量約占水稻總產的65%,年增產水稻可多養活7000萬人口。
“糧食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戰略物資,沒飯吃的味道不好受。我一直有個‘禾下乘涼夢’,高產、更高產是我們永恒的追求。”袁隆平說。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