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車前,邱琳玉在救護車內檢查設備 受訪者供圖
病人送不進醫院,“心很累”
岱山120站點,有三名醫生、三名護士。護士和醫生搭檔,工作時間為24小時,三天一輪班。上班的時長沒有變化,但疫情期間的出車率增加了八成。“我29歲,還年輕,身體不怎么累,就是心累”,邱琳玉說。
邱琳玉最受不了的是大年初一那天,24小時接到了4例死亡病例,“我一直覺得,大年初一是個很吉利的日子,那天真的顛覆了我的認知。”這天,邱琳玉看到了死亡,也第一次感受到了疫情的殘酷。
“大年初一八點半的時候,我接了一個電話,病人不到四十歲。”救護車趕過去的時候,病人留給她很深的印象,“她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直說,你一定要給我想辦法”,病人獨自一人上了救護車。
救護車開到一家醫院,還沒進門,就被保安攔住,“不要往里開了,沒有床位。”再開到紅十字醫院,邱琳玉去急診室協調,看到了密密麻麻的病人,“你看這種情況怎么辦……”,急診室的人無奈地說。邱琳玉只好招呼救護車上的病人進來商量,病人看到滿屋子的人,崩潰大哭,拉著邱琳玉往外沖,喊著:“我不想死。”
天下著小雨,病人沖到馬路上哭,“我也不知道怎么安慰,只能拉著她,怕她尋短見,心里真的好難受。”邱琳玉說。最終,經過協調,醫院還是收治了這名患者。
最嚴重的時候,醫院沒有床位,救護車上的病人送不出去。邱琳玉回憶,1月底,一名危重病人無法送出,救護車拉著他轉了六個小時,走到第五家醫院才被接收,“我們心里也著急,但不能表現給病人看。”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