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市地處中原腹地,山水相依,林草相融,因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此而得名,是中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的建都地,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文明的發祥地,被稱為“華夏第一都”。禹州歷史悠久,物華天寶,人杰地靈,以夏禹文化、鈞瓷文化、中醫藥文化著稱于世,也素有“三都”之稱,即夏都、鈞都、藥都。近年來,隨著全社會對中華文化的關注,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對富有傳奇色彩的禹州更是趨之若鶩。
“禹行九人”接受記者采訪
2018年5月6日,由禹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局長白劍華牽頭組織成立九人創作小組,打造“禹州故事”,該小組以講故事的方式來講述禹州的歷史,禹州的文化。它的第一期第一回——“軒轅皇帝”,通俗易通的語言,細致考究的描述,讓大家對中國上古傳說有了新的認識,一經發出就在朋友圈中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在“禹州故事”講述了30期之后的6月11日,映象網記者如愿見到了“禹州故事”的主創團隊——“禹行九人”。據介紹,“禹行九人”的小組成員有何長成、白劍華、張俊豪、米亞攀、耿亞偉、宋永偉、汪紅、萬曉磊、劉琦。他們中有在職的公職人員,有退休的老干部,他們因熱愛禹州歷史而結緣,因同樣的理想而形成共識。不計報酬,以公益的形式希望能引起越來越多人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使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
沿著歷史脈絡 禹行九人據古論典話禹州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新科技新文化不斷充斥著人們的生活,對傳統的民間文化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因此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弘揚傳統文化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白劍華告訴記者。
但凡事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俗話說眾口難調,在對禹州故事的編輯整理講述之初,主創人員收到了很多消極的評價,節目創作中也充斥著大大小小的麻煩,“堅持,不會放棄。”“九”口同聲給出記者最堅定的答案。不好的地方就改進,不足的地方就彌補,重塑禹州民間文化,傳播華夏歷史,功在千秋絕不能半途而廢。
禹州歷史遺跡禹王鎖蛟井
記者在采訪時了解到,為了保證歷史的嚴謹性,日常中,他們翻找大量的文獻古籍,組織專家學者對禹州的歷史文化系統匯總梳理,務必保證歷史傳說有根可尋,有跡可考,有章可查,以正史為基礎,以歷史脈絡延展為主線,力求講述最權威的禹州歷史文化。用實際行動踐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思想。
“從我們日常收到的反饋來看,相當一部分青少年兒童對禹州的歷史文化特別有興趣,這讓我們很欣慰,也讓我們覺得肩上責任更大了,我們會更加認真嚴謹,為孩子們呈現最優秀的華夏歷史。”汪紅說。
這是一個高科技引領的時代,“快餐文化”充斥著人們的生活,各種手機短視頻app成為文化信息傳播的載體,深受人們的喜愛,高滲透率的優點讓它有著強大的社會輿論導向作用。為使禹州的歷史文化得到更多的關注,主創人員告訴記者,下一步,他們將積極發揮各種網絡技術平臺和手段的作用,與現代技術有效融合,以多樣化的傳播形式來講述禹州故事,擴大文化傳播的同時不失歷史的厚重。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