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的風和雨啊,藏了多少夢;黃色的臉黑色的眼,不變是笑容。”黃河之水天上來,滋養了我們的祖祖輩輩,多少歷史故事、優秀文化留在古籍當中,留在中華民族的基因當中。
炎黃二帝像,鯉魚跳龍門,高聳的黃鶴樓,開封的菊花,這些畫面,是大河報小記者們對于黃河文化和精神的充滿創意的想象。大河報全國兩會特別報道“童畫”黃河,本期關注傳承和弘揚黃河文化。
【童畫】祖國的花朵肩負著傳承黃河母親精神的重任
黃河河南段,有多少故事,多少文化,供世人來說?
大河報小記者王晨曦(黃河路第一小學)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她筆下的黃河文化元素,豐富和多樣。土黃色是黃河的顏色,也是照片的背景。一位身著戲裝的女人手拿扇子,面容姣好而慈祥。畫面下方,有孫悟空、唐僧、女妖精三個泥人,有河南的燴面,有來自古代的彩罐。畫面中,有“玉米樓”、中原福塔這些當代的鄭州地標性建筑。繁體“鄭”字后面,還有篆體的“鄭”字。
大河報小記者趙珈希(四月天小學),畫了一幅題為《黃河追夢》的畫。
她說,畫里的大鯉魚和浪花呈“S”形構圖,鯉魚扭動的身體富有張力,在奔騰咆哮的朵朵浪花中,勃發著生生不息的力量,既象征著勤勞勇敢的中華民族不畏艱險,也寓意著祖國的花朵傳承黃河母親的精神,在母親河的懷抱中,攜手同心、乘風破浪、開拓未來,奮發追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畫面左側,是土黃色的黃河一角。而在黃河的位置,從上到下,密密麻麻地寫下了大河報小記者呂晨希(黃河路第三小學)給黃河母親的話。“千百年來,黃河這一神圣的名字,永遠留在人們的心間……假如我是一位詩人,我就用優美的詩句,來表達黃河波瀾壯闊的形象;假如我是一位音樂家,我就要用優美的音符,彈奏出黃河浩瀚無邊、洶涌澎湃的形象。”
【弘揚】謀劃世界級沿黃文化遺產帶和鄭汴洛文化旅游帶
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要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的系統保護,守好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
故事要講好,文化要傳承。如何讓歷史走到生活當中,如何讓文化走進人們的思想意識當中?
河南已然在行動。以鄭州為例,目前已啟動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范區規劃建設,謀劃世界級沿黃文化遺產帶和鄭汴洛文化旅游帶,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等95個項目完成投資640億元。
今年,我省將統籌推進黃河、大運河、長城、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加快懸河文化展示館、黃河文化中心等黃河文化地標工程建設,講好新時代的黃河故事。
按照鄭州“華夏之根、黃河之魂、天地之中、文明之源”主地標城市戰略布局,圍繞講好鄭汴洛“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文化故事,鄭州將加快建設黃河文化帶,高水平規劃建設黃河流域國際旅游門戶。
嵩山與黃河,也將相互呼應。鄭州將全面提升“天地之中”景區文旅發展品質,統籌新密伏羲山、鞏義浮戲山、滎陽環翠峪,高水平打造國家級環嵩山文化旅游大景區。
另外,還將實施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黃河流域“考古中國”重大研究項目,加快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沿黃文化廊道,推進黃河國家博物館、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黃河天下文化綜合體、邙嶺綠化等項目建設,將起步區打造成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示范區、黃河歷史文化展示區、高質量發展引領區。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 劉瑞朝 段偉朵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