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億遍!”“這才是有文化的節目……”在B站等平臺上,《唐宮夜宴》一夜之間圈粉無數。
其實,近些年,河南文化元素不斷“出圈”,從此前的《國家寶藏》、太極拳申遺成功,到今年央視春晚的“鄭州東站”“少林功夫”,越來越多的人被河南驚艷。
河南從不缺厚重文化,如何能夠持久驚艷?我省應該如何繼續發力?圍繞這些話題,河南商報記者采訪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以及相關部門負責人,一起解碼河南文化的“出圈”之路。
河南文旅元素近來成了“頂流”
14個胖嘟嘟的少女,古靈精怪,一顰一笑間,讓藏在河南博物院里的舞俑原地“復活”,上演了一場“博物館奇妙夜”,引爆了公眾走進河南博物院參觀的熱情。
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介紹,春節假期7天,河南博物院參觀人數總計突破5萬,尤其是大年初二到初六,日參觀人數均超8000。
吸引觀眾前來打卡的,還有河南博物院的“王牌”文創——多次賣脫銷的“考古盲盒”。去年年底,這一文創產品火遍全網,直到現在,每晚8點上架,依然是“秒光”的節奏。
火了的,不僅僅是河南博物院,去年冬天,一句“遠赴人間驚鴻宴,老君山上吃泡面”的標志性口號,帶火了河南老君山景區。
這個運營13年的景區,迎來了開業以來最好的成績:2020年老君山全年主營收入2.96億元,同比增加64.28%,入園游客、單月收入、單日收入、非假日收入、新項目增長等,均刷新歷史紀錄。
“老君山的成功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不是突然爆紅,而是久久為功的結果。”老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徐雷說。
除了老君山,三門峽市天鵝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再現“天鵝滿湖”盛景;洛陽白云山、焦作云臺山、西峽老界嶺、駐馬店嵖岈山、林州紅旗渠到處客流涌動;清明上河園、建業電影小鎮、銀基國際旅游度假區、淇縣朝歌老街等一大批新業態新項目,活動豐富多樣,一路高歌猛進……
看似突然走紅的事件,背后是我省文旅強省戰略的重要支撐、是“老家河南”品牌的持續發酵、是更多的文旅產品“菜單”上線,多方發力,為“量變到質變”打下堅實根基。
河南為什么火了?如何火下去?
圈內人談“出圈”背后原因:整合社會資源,實現“跨界合作”
從登上《國家寶藏》到“考古盲盒”等文創產品火遍全網,再到最近被全國人民津津樂道的唐俑,每一次“出圈”背后,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理念創新,活化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河南博物院副院長李琴舉例說,比如河南元宵晚會,實現了博物館文物、著名的歷史遺跡、現代城市地標建筑以及樂、舞、戲曲的相互融合,“具有突出的中原特色,使節目更富有歷史縱深感和藝術氛圍”。
李琴認為,通過整合社會資源,科技和文物完成了“跨界合作”,這些節目自然就讓人耳目一新。
河南博物院的許多藏品都與黃河文化有關,“考古盲盒”的火爆也讓馬蕭林深有感觸:讓黃河文化“潮”起來,這條路子走對了。
今年全國兩會上,他也帶來了相關提案,就如何創新性地展示文物、活化文物,展現幾千年來黃河文明和發展成就等方面提出建議:“只有讓黃河文化‘潮’起來,公眾特別是青少年才能有興趣、想參與、有收獲,讓古代與現代進行碰撞,才能把文化基因代代相傳。”馬蕭林說。
李琴介紹,今后,河南博物院將繼續積累、沉淀和創新,以更大的努力呈現給公眾更加多元、更具特色、更有活力的精品展覽、研學游項目、文創產品等。
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河南博物院新院建設的各項工作正在推進中,目前,新院的功能分區、主要建筑、陳展定位等方面已確定。
通過建設豫劇博物館,打造河南戲曲文旅宣傳名片
在創新方面,全國人大代表、河南豫劇院院長李樹建一直走在探索前列。去年疫情期間,李樹建“宅”在家里,開啟了豫劇直播之路,如今已收獲了100多萬粉絲。
三百年來,豫劇在中原大地上生根發芽、代代傳唱,如今已成為中國第一大地方戲劇種。全國現有專業豫劇院團163個,民營院團2100多個,從業人數達10萬之眾。
李樹建認為,“強化文旅融合,發揮豫劇在弘揚黃河文化中的先鋒作用顯得尤為重要”。為此,他提出,應抓住“建黨100周年”契機,以豫劇為重點著力打造一批建黨主題文旅精品,開展紅色旅游,提升文旅產品的獨特性、稀缺性。此外,景區可以聯合豫劇等演出團體,創作并演出戲曲情景小品、折子戲、少林武術、太極拳等。
他還建議,應與建設美麗鄉村相結合,開發戲曲主題古鎮,比如可建設常香玉、馬金鳳、楊蘭春古鎮和旅游景點,用豫劇大師的影響力宣傳河南。
“豫劇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符號,遺憾的是,截至目前,河南還沒有一座專業的豫劇博物館。”李樹建表示,建設豫劇博物館非常有必要,它可以成為河南戲曲文化旅游對外宣傳的名片,也能吸引游客到河南來一場戲曲文化游。
2021年,河南文旅產業如何繼續“熱”下去?
“河南‘出圈’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宣傳推廣處處長王九位表示,文旅強省、文旅自信,都需要謀劃在先。
“深入挖掘河南文化資源、注入科技含量、注重新媒體和主流媒體傳播。”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周耀霞這樣總結河南“火出圈”的三大法寶。
“中共河南省委關于制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到,要在文化軟實力上實現更大提高,把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用好用足,把文旅融合產業做大做強,構筑華夏兒女的心靈故鄉,打造新的增長點。
王九位介紹,新的一年,河南要打造新媒體平臺矩陣,以開放的姿態與各平臺合作。第三屆全球文旅創作者大會、第二屆快手網紅文旅大會等策劃,值得期待。此外,還要打造營銷推廣矩陣,及時策劃推出應季產品和惠民政策,開展“走出去”系列推介活動,建立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重點客源市場推廣中心。
河南省文旅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按照河南省文化旅游大會的要求,加速推進“一核”(鄭汴洛國際文化旅游核心板塊)帶“一帶”(黃河文化旅游帶)、“三山”(太行山、伏牛山、大別山自然生態和紅色旅游景區)帶“五區”(河洛文化旅游區、上古殷商文化旅游區、老莊元典文化旅游區、黃河金三角文化旅游區、丹江臥龍文化旅游區)”文旅宣傳推廣格局,實施全媒體營銷戰略。可以預見,未來的河南,將會讓更多人看見詩與遠方,“豫”見美好。河南商報首席記者鄭超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