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該廳近日印發《河南省農業種質資源普查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自今年起,利用3年時間在全省組織開展農業種質資源普查,摸清我省農作物、畜禽、水產和食用菌種質資源家底。
農業種質資源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副產品有效供給的戰略性資源。誰占有了更多種質資源,誰就掌握了選育品種的優勢,誰就具備了種業競爭的主動權。
根據《方案》,從今年起,利用3年時間,摸清全省農作物、畜禽、水產和食用菌種質資源種類、數量、分布、主要性狀等家底。
農作物方面,全面完成第三次河南省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實施范圍包括全省128個縣(市、區),重點普查各類栽培作物的古老地方品種、種植年代久遠的育成品種、重要作物的野生近緣植物以及其他珍稀、瀕危野生植物種質資源。
畜禽方面,實施并完成第三次河南省畜禽遺傳資源普查,實施范圍包括各省轄市、濟源示范區、省直管縣(市),重點普查豬、牛等傳統畜禽,養殖的特種畜禽以及蜂、蠶遺傳資源,含地方品種、培育品種(配套系)和引入品種(配套系)。
水產方面,啟動并完成第一次河南省水產養殖種質資源普查,實施范圍為全省養殖場(戶)的水產種質資源,包括原種、培育種(地方品系和新品種)和引進種。
食用菌方面,啟動并完成第一次河南省食用菌種質資源普查,以縣域為單位,以大別山、伏牛山、太行山等資源豐富區域為主,對全省各縣(市、區)食用菌基本情況進行調查,重點普查香菇、平菇、木耳等傳統食用菌以及桑黃等功能菌類遺傳資源。
我國是種質資源大國,但不是種質資源強國。原因就是優異種質資源儲備不足,精準鑒定挖掘不夠。近年來,隨著氣候環境變化以及農業種養方式的轉變,農業種質資源數量和區域分布發生了很大變化,部分資源消失的風險加劇,一旦滅絕,其蘊含的優異基因、承載的傳統農耕文化也將隨之消亡。因此,迫切需要組織開展新一輪普查。
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我省將利用3年時間,全面完成農作物、畜禽、水產和食用菌種質資源普查,有效收集和保護珍稀、瀕危、特有資源。(河南日報記者 劉紅濤)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