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激發全社會創造力和市場活力,推動經濟發展高質量,5月10日,記者從河南省人民政府網站了解到,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聯合出臺《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進一步放寬鄭州市中心城區落戶條件,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依法支持有條件的金融機構或大型企業集團發起設立企業集團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非銀行業金融機構等。
【勞動力】
進一步放寬鄭州市中心城區落戶條件,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
為拓寬人才引進渠道,《意見》提出,要深化戶籍制度改革,進一步放寬鄭州市中心城區落戶條件,全面放開除鄭州市中心城區之外的其他縣(市、區)和省轄市、濟源示范區落戶限制,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健全以居住證為載體的城鎮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常住人口享有與戶籍人口同等的城鎮教育、就業創業、社會保險、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
據了解,鄭州中心城區含市內五區,分別是金水區、中原區、管城區、二七區、惠濟區。
中國產業集聚研究專家、老楊會客廳創始人楊建國表示,放開落戶條件,推動戶籍制度改革,其本質是推動人的流動,引導勞動力要素合理暢通有序流動。
他強調,從全國層面來看,通過本輪戶籍政策和一系列其他相關政策吸引人才,有利于人才從特大城市流向鄭州等中心城市,對我國人才的合理布局產生正面效應;從省域層面來看,也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推動河南龐大人力資源量質提升轉化的人力資本紅利持續釋放的必然要求,是推進鄭州國家中心城市、鄭州都市圈建設的必然要求,是服務河南高質量發展階段,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為全國大局做出更大貢獻的必然要求;從鄭州都市圈競爭力角度,人口、人才是競爭力的重要體現,青年人才是消費、創新創業和就業的主體,有年輕人的城市才有未來,而隨著這一輪戶籍開放政策普遍實施,各城市人才之間的爭奪戰將愈加激烈,對于河南來說,這項政策是必答題。
“可以說,本次新政是為加快推進鄭州都市圈發展和河南省高質量發展,特別是構建包括先進制造業為主體的現代產業體系,打下了人才和制度等基礎。”楊建國表示。
此外,《意見》還提到,推動制定河南省人力資源市場條,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人力資源市場,保障平等就業權利,依法糾正就業歧視現象。突出“高精尖缺”導向,大力實施中原英才計劃和省級高端外國專家引進計劃。加大黃河文化、夏文化研究人才培養扶持力度。加強就業援助,實施優先扶持和重點幫助。完善人事檔案管理服務和信息化建設,逐步實現檔案轉遞線上申請、異地通辦。
完善技術技能評價制度,進一步打破戶籍、地域、身份、檔案、人事關系等制約,暢通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自由職業專業技術人才職稱申報渠道。鼓勵用人單位建立首席技師、特級技師等崗位。
【土地】
縮小土地征收范圍,擴大國有土地有償使用范圍
《意見》要求,推進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建立健全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制定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實施意見,建立公平合理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建立土地征收公共利益用地認定機制,縮小土地征收范圍。擴大國有土地有償使用范圍。
創新產業用地市場化配置方式。健全長期租賃、先租后讓、彈性年期供應、作價出資(入股)等工業用地市場供應體系。推行新增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制度,建立工業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推行“畝均論英雄”改革,完善差別化用地機制。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要求前提下,推動不同產業用地類型合理轉換,探索增加混合產業用地供給。
盤活存量建設用地。持續開展批而未用土地盤活利用專項行動,定期發布全省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清單,將新增建設用地計劃分配與存量建設用地盤活掛鉤。以多種方式推動國有企業存量用地盤活利用。深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分置實現形式。
完善土地管理體制。堅持土地要素跟著項目走,加大省級統籌調劑力度,建設用地資源向中心城市、重點地區、重大項目傾斜,切實保障高質量發展用地需求。在國土空間規劃編制、農村房地一體不動產登記基本完成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城鄉建設用地供應三年滾動計劃。完善全省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結余指標、補充耕地指標跨區域交易機制。
【技術】
建立省技術轉移人才培養體系,培育和引進國內外高端技術轉移機構和人才
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產業應用,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意見》明確,健全職務科技成果產權制度。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改革,完善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權益分享機制。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加快國家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交易運營(鄭州)試點平臺建設,支持重大技術裝備、重點新材料等領域的自主知識產權市場化運營。
培育發展技術轉移機構和技術經理人。加強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建設,爭創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支持科技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共建新型研發機構。積極推進科研院所分類改革。支持高校、科研機構和科技企業設立技術轉移部門。建立省技術轉移人才培養體系,培育和引進國內外高端技術轉移機構和人才。
促進技術要素與資本要素融合發展。健全科技金融服務體系,鼓勵商業銀行設立科技支行等科技金融專營機構,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股權質押、預期收益質押等融資業務。積極探索通過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知識產權證券化、科技保險等方式推動科技成果資本化。
加強科技創新合作。積極對接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創新優勢區域,開展創新資源共享、科技聯合攻關、科技成果協同轉化,吸引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行業龍頭企業來豫設立研發中心。爭取國家政策支持,探索推動創新要素跨境便利流動,發展離岸創新創業和技術貿易。
【金融】
建立覆蓋全省的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依法支持有條件的金融機構或非銀行金融機構
《意見》強調,大力發展直接融資。按照國家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要求,加強上市后備企業資源庫建設,推動更多企業上市融資。同時支持有條件的上市公司再融資和并購重組,引導上市公司完善現金分紅機制。鼓勵中小微企業在區域性股權交易中心掛牌融資。
增加有效金融服務供給。建立較為完整的市場化金融機構體系,依法推動發起設立民營銀行。完善金融機構績效考核和盡職免責制度,形成“敢貸、愿貸、能貸”長效機制。優化“信豫融”平臺和省金融服務共享平臺功能,完善平臺金融產品體系,研發推廣有針對性的線上信用貸款產品。建立覆蓋全省的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依法支持有條件的金融機構或大型企業集團發起設立企業集團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推動信用信息深度開發利用,發展多層次信用服務體系,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創造良好信用環境。
強化金融交流合作。積極爭取具有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國內外金融機構在我省設立法人或分支機構。加大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和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金融創新力度,借助盧森堡金融中心地位,強化與歐盟有關機構的金融合作。
【數據】
依托省大數據中心匯聚各類基礎數據,建立政務數據資源目錄
此外,《意見》還提出,推進數據開放共享。強化政府數據資源供給,依托省大數據中心匯聚各類基礎數據,建立政務數據資源目錄。制定我省數據開放共享技術規范,形成新一輪數據共享責任清單和數據開放責任清單。鼓勵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和社會組織主動向社會開放數據資源。
提升數據資源價值。深入推動實施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培育行動,更好釋放數字化在實體經濟各領域創新效能。支持構建重點領域規范化數據開發利用的場景。發揮行業協會、商會作用,推動人工智能、可穿戴設備、車聯網、物聯網等領域數據采集標準化。
加強數據資源整合和安全保護。研究制定河南省政務數據資源管理辦法,明確政務數據產權。構建大數據安全綜合防御體系,建立數據隱私保護制度和安全審查制度,加強對政務數據、企業商業秘密和個人數據的保護。大象新聞 東方今報記者 周蘭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