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2021年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在首都博物館舉行,中國博物館協會公布2021年度“全國最具創新力博物館”名單并頒發證書。河南博物院、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首都博物館三家博物館獲得2021年度“全國最具創新力博物館”。
據悉,“全國最具創新力博物館”推介活動由中國博物館協會于2012年首次設立,每年評選一次,每次選出2-3家博物館,旨在推動我國博物館在當地文化建設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鼓勵各博物館在相關業務功能領域開展學術研究并進行實踐創新。此項推介活動由業界共同推薦或博物館自行申報,結果在每年國際博物館日主場活動期間公布。
全國那么多博物館,河南博物院此次榮膺2021年度“全國最具創新力博物館”,實屬不易,但也在意料之中。這是因為,近年來河南博物院在弘揚黃河文化、提升基本陳列、激發文物活力、講好文物故事等多個方面,引起了全國的關注。
【一】弘揚黃河文化,多舉措齊頭并進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后,河南博物院首倡并聯合沿黃9省區博物館成立“黃河流域博物館聯盟”,開創沿黃博物館聯合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新模式。
此后,河南博物院舉辦黃河文化保護傳承研討會,與央視合作推出“黃河之水天上來”國寶音樂會。疫情期間,創新展覽和服務方式,深度融合現代科技,與沿黃九省區博物館合力推出“云探國寶”直播等活動。以“我的黃河我的家”為主題組織“沿黃九省文創產品交易展”集中亮相第七屆中原(鶴壁)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多維度闡釋文化遺產的價值內涵。
【二】推出基本陳列,實現了四個“新”
2020年9月,河南博物院推出了基本陳列“泱泱華夏·擇中建都”及系列專題展覽,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采用的新理念、新技術、新方法,為其他博物館提供了有益借鑒。
展覽定位新,將中國古代都城“擇中”理念進行剖析,展示中原文化的源頭性、核心性、連續性、融合性、創新性。
展覽視野新,吸收近年來新的考古發現和學術成果,深入挖掘黃河文化內涵,講好“黃河故事”,突出“一帶一路”“大運河”人文交流的紐帶作用,揭示中原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展覽手段新,注重智慧化提升,將5G、VR、AR等新技術融入陳列展覽、社會教育之中,將文化遺產內容可視化,歷史信息情景化。
展覽體驗新,完善了“華夏古樂廳”“社會教育體驗廳”“文創休閑區”等與陳列配套的觀眾服務、延伸教育方面的設施,提升多元化、體驗式服務能力。
【三】巧借媒體之力,激發文物活力
河南博物院注重將業務活動項目與新媒體融合,以新理念、新技術創新發揮博物館展示和教育職能。
與央視電影頻道合作“直擊百花獎”融媒體直播,以“奇妙的博物館尋寶之旅”為觀眾帶來極具電影性、全民參與性和融媒體傳播特點的文化盛宴,直播點擊率達5億人次。
在河南春晚《唐宮夜宴》節目中一展蓮鶴方壺、賈湖骨笛、婦好鸮尊等國寶風姿和唐三彩樂舞俑的生動形象,引發了公眾參觀河南博物院的熱潮。
與河南廣播電視臺合作,推出河南衛視元宵節特別節目“河南博物院元宵奇妙夜”,利用5G、AR等新技術’喚醒’歷史文物,打造出與年輕群體個性特征相契合的文化IP。
一系列舉措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提升文化自信開辟了新渠道,用實踐證明了傳統不是古板,用好的表現形式創作迎合時代的作品,定能受到社會公眾尤其是互聯網時代的年輕人喜愛。
【四】文創產品吸睛,講好考古故事
河南博物院的展覽吸引人,而文創產品也十分火爆。
據悉,該院先后推出文創產品728款,以明星文物婦好鸮尊、彩陶雙連壺、武則天金簡等為主題開發的系列產品,在文創大賽上屢獲佳績。培育“饕餮紋桌面吸塵器”“豫博咖啡”“饕餮乳釘紋四方杯”“‘失傳的寶物’系列考古盲盒”等多個網紅產品。尤其是創意品牌“考古盲盒”火爆出圈,使在家里“挖文物”成為不少年輕人的時尚。這種通過喜聞樂見的形式把專業的“考古發掘”從被動學習變為有趣的主動探索,能夠讓更多年輕人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助于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
【五】優化服務模式,打造教育精品
河南博物院教育品牌歷史教室,從“體驗式教育”到“融合式發展”再到“互聯網+”,教育理念、傳播方式持續創新,十年磨劍、不斷飛躍。
2020年,嘗試將“流動微展覽+社教活動”創新服務模式注入歷史教室各連鎖網點獲得良好社會反響,成為國內外博物館界首創并唯一實現“連鎖化”發展與“互聯網+”線上線下并舉,“無邊界”服務的博物館教育體驗知名品牌。《歷史教室研學云課程系列之考古知多少》《大象中原——內地與港澳中學生文化遺產暑期課堂》分獲全國2015—2019年度博物館研學最佳課程和最佳線路獎。歷史教室分布中原六地,與學校、博物館、圖書館合作共建、融合發展,為構建均等化、廣覆蓋的博物館教育網絡,優化館校合作機制和教育活動形式,作出了創新性貢獻,成為博物館社會教育工作借鑒的典范。
【六】奏響動聽華音,構建沉浸式體驗
河南博物院音樂文物自成體系,獨具特色。為加強音樂文物研究和成果轉化,河南博物院華夏古樂團21年來,持續積累、磨礪,基于古代音樂研究及復原展演的多項成果,結合數字全息技術,不斷提升古樂沉浸式演出效果,并代表中原乃至中華大地古樂文化精華在世界舞臺上亮相,奏響動聽華音,彰顯民族文化自信。
2020年的河南春晚上,河南博物院華夏古樂團聯手國樂大師方錦龍表演“國樂新春暢想曲”盡顯國樂魅力。2021年2月,華夏古樂團受邀參與錄制北京廣播電視臺制作的大型冬奧場館音樂真人秀“冬夢之約”,并在中央電視臺奧運頻道、央視頻、北京衛視、北京冬奧紀實頻道等平臺播出。
此外,華夏古樂團常年進行公益演出,“送文化進校園”服務青少年,代表河南省和國家多次參加對外交流活動,與韓國國立國樂院連續多年合作開展人文交流項目,成為河南博物院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的有效嘗試。大象新聞·東方今報首席記者 梁新慧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