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地都以“非遺+文創”的模式,探索打造非遺IP,各種時尚新品引人“打卡”,深受年輕人喜愛。
比如,把刺繡鑲嵌在筆記本上、將泥塑和鈞瓷結合做成杯子、把剪紙做成書簽和燈籠……還有把泥猴變成動漫IP嘻多猴,年產值能做到上千萬元。
6月12日,是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河南非遺文創行業發展怎么樣?
全省有價值的非遺線索達22萬多條發展文創的“土壤”肥沃
6月10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河南共有12項上榜,至此,我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增至125項。
此外,我省還有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3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728個、代表性傳承人832名,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762個、代表性傳承人3445名,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8755個、代表性傳承人9251名。
我省非遺資源豐富,且有鮮明的特點,這也為非遺文創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省非遺保護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經過普查,全省有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線索達22萬多條,涵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十大類別,而且分布廣泛,全省各個市、縣,甚至村莊都有相當數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和代表性傳承人。尤其在一些保護相對完好的歷史文化名鎮(村)等地,非遺項目相對集中。
此外,我省非遺項目影響較大。如新鄭黃帝故里拜祖大典、馬街書會、??h正月古廟會、伏羲太昊陵祭典、洛陽牡丹花會等傳統節會在全國都具有較大影響。河南省的一些項目如少林功夫、太極拳、木版年畫、傳統戲曲等,已經成為國內外文化交流的重點項目。
非遺傳承人銷售香包等產品,去年銷售額為230萬元左右
趙海亮出生于香包制作世家,2015年,他注冊成立了洛陽瞾亮牡丹香包科技有限公司,在傳統香包的基礎上,設計符合現代人需求的香包。
2017年,趙海亮回到鞏義竹林鎮老家再次創業,受到家鄉長壽山紅葉的啟發,趙海亮設計了一款紅葉香包,剛推出一個月,銷售額就突破了10萬元,“我第一次感受到,傳統香包經過再創新,竟然能這么受歡迎。”
趙海亮嘗到了甜頭,便開始不斷升級改良香包產品。比如,根據不同的節日來設計香包,不僅外觀在變,香料配方也在變。在香包之外,趙海亮還延伸出香枕、天然香、肚兜等。白芷、艾葉、薄荷、青蒿等一二十種經常用到的香材,都是就地取材。在趙海亮的努力下,2019年,瞾亮香包被評為鄭州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創意的加持下,趙海亮的香包事業越做越大。據他介紹,盡管去年受到了疫情影響,銷量有所下降,但全年銷售額也達到了230萬元左右。
近年來,搭上了時尚新奇元素的非遺,以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形式,迅速“圈粉”。
“非遺是人的生活方式,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文化形式的一種表達。”河南省文化產業協會副秘書長、鄭州市旅游協會旅游文創分會會長梁興說,比如,當人們希望出入平安,那么,一種非遺產品就可以成為載體,無論放在車上,還是帶在身上,都與生活有了密切聯系。
在他看來,很多非遺文創都在嘗試“跨界”,只有這樣,才能吸引年輕人消費。以鈞瓷泥塑結合的茶杯為例,原本只賣十多元錢的泥塑,到現在可以賣到幾百元,多則上千元。
梁興提到,要多關注年輕人的消費習慣,試著去跨界、去破圈、去融合,“年輕人喜歡個性、崇尚自由,對產品顏值的要求高,在他們的理解中,門神可以很可愛,那就把萌萌的門神形象,做成手機殼、T恤等,迎合當下的審美,才能重新走進人們的生活。”
非遺只有市場化才能迎來新機會,有動漫IP年產值達上千萬元
今年過年期間,一部“跨界”的非遺剪紙動畫片火了。該動畫片名為《過年》,由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寧夏伏兆娥的剪紙素材與二維動畫相結合制作,短片以中國“年”故事為背景,講述春節所承載的文化內涵,譯成了8個語言版本。
“非遺文創一定要有品牌化、IP化的思維,就像伏兆娥,她已經把剪紙做成了品牌,開發系列課程和相關書籍。”經過調研了解,梁興表示,許多非遺文創不僅沒有品牌,甚至連包裝盒都沒有,更別提商標注冊和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了,因此導致同質化嚴重。
他認為,非遺只有文創化、市場化,才能迎來新的機會。此前,他曾經帶領團隊,將鶴壁泥咕咕里泥猴的形象進行提煉、轉化,打造了一個動漫IP嘻多猴,通過嘻多猴推動社會大眾對于泥咕咕的關注,這樣一個IP形象,帶來了延伸的價值,“嘻多猴一年的產值就能做到上千萬元。”
對于市場化的觀點,鄭州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汪振軍也深有感觸。
汪振軍提出,對于不適合市場化的項目,要加強搶救保護;對于適合利用開發的項目,要加快市場化、商品化、產業化進程。
“事實上,凡是產業化做得好的地方,都是非遺傳承好的地方,比如禹州的鈞瓷、汝州的汝瓷、南陽的玉雕,在一定程度上,產業化就是對非遺最好的傳承和保護。試想,非遺傳承人連自己的飯碗都成問題,還談什么傳承?”汪振軍說。
在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鎮清崗澗村,有個乾名鈞窯,廠子主人是青年鈞瓷藝術家劉新樂。最近,他開創性做出了“知音”鈞瓷,外形為琵琶造型,中間懸掛一個燈籠形狀的香薰,為實用器,這樣富有動感的鈞瓷作品,這樣一個創意鈞瓷,市場價為5000元。“在思想意識層面,許多非遺傳承人還是沒有主動去找市場要錢。”梁興說,只有讓市場買賬、讓用戶喜歡,非遺文創項目才能走得更好、更遠。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鄭超實習生楊雪情/文受訪者供圖)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