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次的平臺訪問量、上萬條基層干部群眾留言、根據受理范圍推動解決實際問題上百條……
互聯網時代,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省委辦公廳運用互聯網思維和信息化手段,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改進優化督查方式,探索開展“互聯網+督查”。
一年來的實踐證明,省委辦公廳已構建起統籌、規范、便捷、高效的常態化督查新格局,“互聯網+督查”已成為省委與基層干部群眾的“連心橋”,有力推動了黨委政府重大決策部署落地見效,有效推動解決了人民群眾關切的堵點痛點難點問題,實現了督查增效和基層減負并舉,提升了黨委的公信力和執行力,廣受社會各界好評。
謀定而后動 厚積而薄發
“以痕跡論政績”的片面考核、走馬觀花的形式調研、空洞無用的繁瑣材料……一段時間以來,許多基層干部的大量時間耗費在華而不實的事務上,嚴重影響了工作效率。
2019年是黨中央確定的“基層減負年”。督查作為推動政策落實的重要手段,如何最大程度實現為基層松綁減負?
去年6月,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委關于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的決策部署,深入了解基層干部群眾心聲,省委辦公廳創建了“互聯網+督查”平臺,把這項工作作為重要任務,納入年度工作要點高位推動。
怎么干?如何干?在沒有現成路徑可以遵循的背景下,省委辦公廳成立工作專班,在短短40天內,完成項目策劃、軟件設計、測試調試、程序上線,按照邊實踐邊完善、邊優化邊提升的原則,分階段、分步驟推進實施,搭建起具備搜集檢索、編輯加工、回復反饋、交流互動等多項功能的“互聯網+督查”平臺。
為了拓寬督查線索來源,省委辦公廳聯合省委網信辦、省大數據局等部門,建立常態化合作機制,實現有效信息的匯聚整合和自動轉接;在微信公眾號開辟留言通道,并開設政策宣傳、動態公告專欄,適時公告辦理情況、政策文件和典型做法等。
如今,該平臺已實現線索網上收集、線上分類處理、線下督查整改的高效運轉工作模式。完善的“互聯網+督查”數據共享處理系統自動收集從相關渠道匯聚生成的各類信息,由工作人員進行審核、加工和發布,確保省委領導看到“原汁原味”的基層心聲。
為基層減負 蓄積實干力量
從無人知曉到漸為周知,平臺的社會影響力日益提升。隨著越來越多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越來越多的基層干部群眾被這一權威渠道“圈粉”。
基層干部反映強烈的問題,就是督查的重點。平臺建設之初,工作人員在分析各類留言時發現,不少問題劍指“指尖上的形式主義”。徹底清除舊的形式主義同時,也要堅決防止新的形式主義。為此,平臺開展“規范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和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有關問題和建議”專項征集,力求找出癥結所在,既要徹底清除舊的形式主義,也要堅決防止新的形式主義。
數名基層干部反映,某縣網信辦經常要求各鄉鎮對某一條網絡新聞進行評論,每個鄉鎮不少于十條,以截圖數量計算任務。每周不定時交辦三四次,甚至不顧休息日或者三更半夜。
收到問題后,省委辦公廳迅速轉交相關地方核查。經核實,當地立即作出整改,規范了網信部門工作任務安排,不硬派任務不過度留痕,盡量避開休息日和夜晚。
收悉工作人員“點對點”發來的反饋結果后,反映人再次回到平臺點贊:“這個平臺相當不錯,群眾有意見和問題,隨時都能反映”。
未必波瀾壯闊,卻已潤物無聲。為確保問題得到切實解決,平臺堅持標準不降、力度不減,緊盯老問題和新表現,全面檢視、靶向治療,工作人員每天對各類留言進行監測分析,對十分緊急或涉及重大政治問題的立即督辦;每周篩選一批帶有普遍性、事實清晰的典型問題,集中向相關地方予以交辦或直接派員核辦,確保問題得到切實解決。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
“我們村在廁所改造中,只是在原有廁所上加了個無水箱式坐便器,沒有接上下水管就算完成任務了。”去年6月,平臺一開通,就接到某地群眾反映問題。
群眾事,無小事,一點一滴見初心。
收到問題線索后,經過實地暗訪核實,督查人員發現,該地區地處丘陵地帶,由于地勢原因,修建污水管網困難,且該村村內供水為集中定時供水,農戶家均有化糞池。現采用的“節水型”便器用水量小,500毫升即可將坐便器沖洗干凈。“節水型”便器安裝后,為農戶家均配發了水桶和水瓢,但未向群眾說明使用方法。
在核實有關情況后,當地督查人員立即協調聯系當地安排專人進行入戶宣傳指導,幫助群眾了解“節水型”便器,圓滿解決了群眾反映的問題。在整改情況開展“回頭看”中,省委督查室工作人員隨機訪問多名群眾,大家紛紛表示已熟練使用“節水型”便器。
省委督查室相關負責人表示,督查的目的是推動問題解決,既要體現查改的“冷面孔”,更要懷著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熱心腸”,將“督”與“幫”有機結合起來,實現督查效能最大化。
村里“啞巴”多時的“村村響”又開始向群眾播報信息了,強制征訂“學生奶”現象得到改善,在家長微信群中開展問題調查時過度留痕的情況越來越少……一年來,“互聯網+督查”平臺圍繞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形式主義問題,解決了一大批群眾生活的揪心事、煩心事、鬧心事,及時回應群眾關切,得到社會廣泛認可。
督出好作風 改出真實效
一直以來,一些單位“門好進、臉好看”,就是“事難辦”;一些地方注重打造領導“可視范圍”內的項目工程,“不怕群眾不滿意,就怕領導不注意”;一些干部辦事拖沓敷衍、懶政庸政怠政,把責任往上推,以集體決策逃避個人責任……
某地群眾反映,在該地農村信用社辦理社保卡業務時被告知當日無法辦理,下周一再來辦理。該群眾周一再去辦理業務時,工作人員告知沒有卡了,等春節后上班再來。此時,距離春節假期還有一周時間,提前一周停止辦理業務,該群眾希望工作人員給出合理解釋,卻遭到辦事大廳保安惡意阻攔。
收到留言后,省委辦公廳及時向相關地方進行了交辦。經與當事人和農村信用社工作人員調查和相互印證,確定反映的問題屬實。問題交辦的第二天,當地有關部門作出如下處理,在全轄區對相關單位進行通報批評,就辦理中存在的問題向當事人進行情況說明和道歉,并主動對接當事人辦結了業務。
隨后,省委督查室工作人員對當地進行了暗訪,當地社保卡業務窗口數量增加,服務人員態度友善、使用文明用語,規范化水平高。
上個月,“互聯網+督查”平臺針對公共服務行業和窗口單位工作作風問題面向群眾進行專項問題征集。這是平臺轉變干部工作作風,塑造黨群、干群信任關系的一個生動實踐。
事實上,一年來,每個案例從線索收集到暗訪督查,從問題分析到狠抓整改,從追責問責到建章立制,都是一套系統的生動教材,體現的是平臺務實的工作作風。
好作風重在擔當,貴在堅持。督出好的干部作風同時,省委辦公廳為全省各級各地廣大干部樹立了標桿、作出了榜樣。他們敢于動真碰硬,帶著線索、帶著民意、帶著使命,直奔基層、直抵現場、直面問題,找清根源所在,既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也讓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者付出應有的代價。針對基層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建章立制切實為基層減負增能。
“‘互聯網+督查’平臺為我們提供了發現問題、找準切入口的重要方法。今后我們將通過一事一案的查處、一點一滴的努力,真正讓轉變干部作風、減輕基層干部負擔的理念深入人心、化風成俗,在全省營造濃厚的學、嚴、干氛圍,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河南提供堅強的作風保障。”省委辦公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