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雙創藍皮書(2021)》正式出爐,其中全面分析了2020年河南各地的創新創業發展態勢。
鄭州、洛陽、新鄉以絕對優勢處于全省城市創新能力的第一梯隊,焦作、南陽、許昌緊隨其后,周口、駐馬店、信陽成了“后進生”,城市創新發展力居全省倒數三名。
創新能力鄭洛新仍屬第一梯隊
《河南雙創藍皮書(2021)》是由河南中原創新發展研究院組織創研的第五部河南年度雙創藍皮書,該書由河南省社科院、河南省委黨校、河南省人社廳、河南師范大學、黃河科技學院等單位參與撰寫。
藍皮書分為總報告、環境篇、主體篇、平臺篇和案例篇五個部分,總結了2020年以來河南省創新創業帶動就業工作取得的進展,分析了存在的問題。
河南中原創新發展研究院副院長于善甫介紹,該雙創藍皮書中,依據5個一級指標,34個二級指標建立了河南省城市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對全省18個城市的創新發展力進行了評價。
河南商報記者注意到,從總分排名來看,鄭州、洛陽和新鄉作為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內涉及的三個城市,不出意外地領跑全省。焦作、南陽、許昌緊隨其后,分別位列4、5、6名。其余城市排名變化不大,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商丘市從上年的第14位上升到第11位,進步最大。
周口、駐馬店、信陽成了“后進生”,城市創新發展力居全省倒數三名。
三門峽、漯河創新投入排位優于其總排名
在創新投入一級指標方面,排在前五位的是鄭州市(93.31)、洛陽市(67.65)、新鄉市(47.20)、許昌市(36.41)和焦作市(34.68)。
于善甫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創新投入包含7項二級指標,從科技創新人員、工時、機構數量和資金等方面描述了創新投入。
從指標排名情況來看,安陽市、南陽市等城市的創新投入排名相對低于創新能力總排名,這些省轄市需要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的投入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三門峽市、漯河市等城市的創新投入排名相對高于總排名,表現出這些城市對科技創新的重視程度更高。
與創新投入方面相對應的還有創新產出指標,該指標從發明專利情況、形成國家和行業標準、發表科技論文等方面分析了創新的產出表現。
有意思的是,三門峽市、漯河市等省轄市創新產出排名相對低于創新能力總排名。
由此可見,一個城市的創新能力提升,需要合理化提升科技創新的產出效益。
河南創新高地集中在中部地區,輻射能力需要提升
從河南省城市創新能力的空間分布來看,以鄭洛新為核心,加上鄭州市周圍的許昌市、焦作市、平頂山市以及開封市,構成了河南省創新能力的高地。
這一區域處在河南省地理版圖的中間位置,創新投入、創新產出、創新環境、企業創新和創新績效等方面都在全省排在前列,集中了全省大多數的創新能力和創新資源。在城市創新發展能力排名前7位的城市中,僅有南陽市處在這一區域以外。
有專家認為,未來全省創新發展能力協同提升,還需要持續發揮領頭羊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將創新能力、創新資源真正輻射到位置處于邊緣的城市。(河南商報記者郭丁然)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