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作為該公司主營領域的重要項目,“正在建設”的“OLED終端材料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已經兩度延遲。
2023年12月,萊特光電公告稱,公司擬將“OLED終端材料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全部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的日期從2023年12月,變更至2024年12月。
【資料圖】
時隔一年,萊特光電再公告,上述募投項目將新增西安高新區的實施地點,同時將全部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日期延期至2026年8月。
對此,萊特光電解釋稱,上述募投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受經濟形勢、行業競爭及市場需求變化等因素的影響,公司基于謹慎性原則,適當放緩了募投項目實施進度,有序進行產能的規劃建設,審慎控制相關募資的投入,采用邊建設邊投用原則,相關廠房等基礎設施根據實際建設情況漸次投入使用。
如何平衡在建項目與新融資項目的推進,對該公司項目管理能力與資金使用效率構成考驗,這也引發了市場的密切關注。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以來,萊特光電公司治理層面也出現大幅變動。
以重要股東君聯成業、君聯慧誠為例,萊特光電上市公告書顯示,IPO前,君聯成業、君聯慧誠分別持有公司約2123.43萬股、1692.25萬股股份,持股比例分別為5.86%、4.67%(發行后持股比例調整為5.28%、4.20%),位列公司第二大、第四大股東。上述限售期限為自上市之日起12個月,即相關持股于2023年3月20日起上市流通。
事實上,股份解禁后,上述兩大股東便逐步實施減持。
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4月至2024年10月期間,二者合計減持比例達1.73%。
至2024年10月,兩者合計持股比例已降至5.90%。而萊特光電2025年半年報進一步顯示,截至2025年6月末,君聯系合計持股比例已降至3.9%,表明其減持行為仍在持續。
影響傳導至公司經營管理層面,2025年4月至5月,萊特光電審議通過議案,將董事會成員規模從11名大幅調整至7名。
隨后,公司收到包括薛震、董振華、范奇暉等在內的5名董事的書面辭職報告。
公開資料顯示,范奇暉是由君聯成業和君聯慧誠推薦出任董事,其辭職或與股東方持股比例下降及治理參與度變化相關。
對于股東減持,萊特光電在公告中表示,該行為系股東正常決策,不會對公司治理結構及持續經營產生重大影響,公司控制權未發生變更。
業績層面,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23億元,同比增長18.7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8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8.62%。
然而,重要股東持股比例持續降低與董事會規模的實質性“瘦身”,共同指向公司股權結構與治理層正經歷一輪深度調整。如何在資本進退與戰略延續之間取得平衡,確保管理層穩定與長期發展戰略的推進,將是萊特光電下一階段需要應對的關鍵課題。
頭條 25-11-17
頭條 25-11-17
頭條 25-11-16
頭條 25-11-16
頭條 25-11-15
頭條 25-11-14
頭條 25-11-14
頭條 25-11-14
頭條 25-11-14
頭條 25-11-13
頭條 25-11-13
頭條 25-11-13
頭條 25-11-13
頭條 25-11-13
頭條 25-11-12
頭條 25-11-12
頭條 25-11-11
頭條 25-11-11
頭條 25-11-11
頭條 25-11-10
頭條 25-11-10
頭條 25-11-10
頭條 25-11-09
頭條 25-11-08
頭條 25-11-07
頭條 25-11-07
頭條 25-11-07
頭條 25-11-05
頭條 25-11-05
頭條 25-11-05
頭條 25-11-04
頭條 25-11-03
頭條 25-11-01
頭條 25-11-01
頭條 25-10-31
頭條 25-10-31
頭條 25-10-30
頭條 25-10-30
頭條 25-10-27
頭條 25-10-26
頭條 25-10-25
頭條 25-10-25
頭條 25-10-24
頭條 25-10-24
頭條 25-10-23
頭條 25-10-23
頭條 25-10-22
頭條 25-10-21
頭條 25-10-21
頭條 25-10-21
頭條 25-10-20
頭條 25-10-20
頭條 25-10-20
頭條 25-1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