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房卻遲遲拿不到房產證,給居民的工作、生活帶來不便,這樣的歷史遺留問題還不少。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市規自委主動介入,通過12345熱線等方式摸清底數,掌握全市有900多個住宅項目、50多萬套房超過5年沒能辦上房本。今年本市啟動“每月一題”機制,“房產證辦理難”成為第一號問題,全市高位推動,部門合力,堅持問題導向,分類精準施策,截至5月底,已有5.2萬套房辦理房本。
摸清底數
遺留項目近千個涉50余萬套房
北青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北京市部分住宅項目因歷史遺留問題導致無法按正常程序辦理不動產登記由來已久,入住多年拿不到產權證書,影響到居民辦理落戶、子女入學、房屋交易等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成為群眾反映強烈的民生問題。
全市到底有多少群眾存在房產證辦理難題?“每月一題”針對的都是通過前期12345熱線反映訴求中梳理出的“老大難”問題,“未訴先辦”意味很濃。市規自委主動向前一步,深入一線了解情況,將“接訴即辦”轉化為“主動治理”“未訴先辦”。
各區也把摸清底數作為首要任務,海淀建立極具特色的會商機制,先后13次聯合區信訪、街道,以及相關職能部門,將解決遺留問題的會商會開到社區,既維護小區和諧穩定,又群策群力解決問題。此外,充分利用好12345熱線平臺,對涉及登記訴求的來電進行跟蹤摸排,通過合并同類項,確定未發證點位后深入調查項目情況、梗阻原因等信息,全部納入《海淀區歷史遺留小區未發證問題臺賬》,海淀區共排查出未發證小區項目53個,涉及房屋6萬余套。石景山區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工作專班廣泛收集“接訴即辦”、信訪反映等方式暴露出的問題,截至2020年底,共梳理出36個項目,涉及15020套房屋存在因歷史原因導致的“辦證難”問題。密云區通過接訴即辦、鎮街吹哨報到、信訪、相關職能部門梳理等渠道,共梳理出29個因各種因素制約至今未能辦理房屋首次登記的項目。
市規自委自然資源確權登記處處長詹奕介紹,經排查梳理,目前全市存在住宅類歷史遺留不動產登記問題項目900余個,涉及房屋50余萬套,存在問題時間最長近30年。
高位推動
主管副市長牽頭各區成立專班
幾十萬套房屋沒有房產證,情況不容樂觀。市規自委自然資源確權登記處副處長潘家文介紹,房地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形成時間較長,情況復雜,“建設項目要經過立項、土地供應、規劃許可、執法監察、房屋交易、稅費繳納到產權登記等多個環節,涉及發改、規自、住建、稅務等多個部門,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影響到最后的產權登記”。海淀區不動產登記中心主任程躍認為,企業在房地產開發建設過程中沒有嚴格依法依規辦事,遺留了問題,是導致無法按正常程序辦理登記的重要原因。
破解這樣的難題,必須高位推動,強力介入。本市將解決“房產證辦理難”列為今年“接訴即辦”“每月一題”的第一議題,各級黨委政府、各部門將該項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
從機制上,本市明確“市級主策、區級主責”的工作模式,建立“1+2+3”問題處理平臺,“1”是一本歷史遺留項目不動產登記問題臺賬;“2”是兩個議事平臺,即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項目處理市級聯席會議和各區政府工作專班;“3”是三項處理原則,即尊重歷史、無錯優先、違法必究。由主管副市長擔任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市級聯席會議組長,多次研究部署,相關市級部門和各區政府齊抓共管。
各區在解決這些問題時也注重高位推動,紛紛成立工作專班,對于難啃的骨頭,“一把手上陣”。海淀區委書記于軍親自調度清河衛生局宿舍144戶辦證問題,取得實質性進展,在全區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在市級層面作出部署后,海淀區及時成立由副區長牽頭的辦證專班,專班吸納多個主責部門,將項目規劃、建設、測繪、交易、繳稅等各個環節的職能部門納入一個議事平臺,積極參照“多規合一”辦理模式,將原本屬于多個單位之間協調的疑難問題,在辦證專班聯席會上溝通解決,既提高了議事決策的效率,又提升了應對疑難雜癥的能力。截至目前,經過多部門的協同推進,海淀區在2020年完成10400套房屋的基礎上,2021年1至5月份又新增解決了清緣里、菊園、海瀾中苑共7個小區7000余套房屋。
精準施策
加大政策供給小切口撬動大問題
北青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房產證之所以辦理難,多是因為項目主體在開發建設中的不正規操作被現行政策“卡住了”,怎么破?只能通過政策創新,對癥下藥。規自部門充分考慮歷史、現狀和政策法規逐步完善的實際,在符合城市總體規劃的基礎上精準定策,確保解決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有法可依、有規可循。加大政策供給,從頂層設計為破解歷史遺留問題“開綠燈”,見效快,惠及面廣,是主責部門作為權威機關的“殺手锏”。
目前,《關于印發切實解決歷史遺留房地產開發項目不動產登記有關問題意見的通知》等5個政策文件已出臺實施。在這項文件中,針對開發商跑路、營業執照被吊銷的問題,明確可由業主委員會作為申請主體;針對無法正常辦理竣工備案手續的問題,可委托具備相應資質的檢測鑒定機構對整棟房屋進行避雷、安全檢測鑒定,鑒定結果認定房屋可以安全使用,可為購房人辦理產權登記。這些政策,像及時雨,在解決雙榆樹東里等項目的房產證歷史遺留問題中發揮了大作用。此外,有的政策還在進一步制定中。
北青報記者從市規自委了解到,經過市區兩級合力推動,積極探索總結經驗,今年以來,為5.2萬套房屋解決了不動產登記難題,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潘家文介紹,市級部門將進一步梳理不動產登記遺留項目存在的問題,逐類分析研究解決思路,做到一類問題一套解決方案,精準指導問題解決。此外,還將加強對各區的督導,緊盯歷史遺留項目較多的區,跟進問題存在較多的項目,盡快為住戶解決問題。(文/本報記者李澤偉)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