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27歲的劉可在陽康后第6次被醫生告知:各項檢查都沒有問題。她開始相信,自己不是心肌炎,也沒有白肺。
(資料圖)
但她確實病了,因為據精神科醫生診斷,她正處于焦慮狀態。
劉可并不是個例。12月末開始,對“新冠后遺癥”的擔憂開始在年輕人中間蔓延,“白肺”“心肌炎”成了聞之色變的詞匯。
九派新聞找到三位從新冠中康復的年輕人。她們認為,患病后,除了生理上的不適,高密度的負面信息也給身體帶來了壓力。
以下是她們的講述。
劉可近半個月的檢查單子。 受訪者供圖
【1】劉可,27歲:康復后去了6次醫院,查了4次心電圖、3次心肌炎常見血化驗指標
2023年1月11日,是我新冠康復后第六次去醫院,第四次做心電圖,第三次查心肌炎的常見血化驗指標(心肌酶學五項、肌紅肌鈣定量),在這之前還做過一次肺部CT。
盡管心電圖有輕微異常,但醫生第六次告訴我各項檢查結果都沒大問題。我只能相信真的是自己焦慮了,而不是身患隨時可能猝死的疾病。
昨晚,我又從自己即將死亡的噩夢中驚醒。這半個月,我一直處于害怕自己猝死的極端恐懼之中。
我隨時關注自己的心率,靜坐時心率100次/分會覺得太快,吃過藥降到60次/分多又認為太慢;體內熱一點,就開始拿出溫度計測量;晚上一個人不敢入睡,怕突發疾病,無人施救;無法控制地想去醫院檢查,一再想要證明些什么,甚至都不確定是想要確認有病還是沒病。
我感染新冠時癥狀雖然也算重,但心態一直非常好,常常和朋友調侃感染后的情況。我心里很清楚,這種心態的極端逆轉,和12月下旬的那次出差有很大關系。
大概20天以前,也就是我康復后一周左右,我和同事一起到四川出差,因工作需要,我們爬了一座道路很坎坷的山。
爬山時除了疲累氣喘之外,我的身體并沒出現大的異常,但當晚我突然上吐下瀉、心跳過速,身體內有強烈燒灼感。
出差地是一個醫療資源極其匱乏的小鎮,在鎮上無法就醫,當天凌晨,同事只能陪我坐車到30公里外的縣醫院看急診。司機大半夜在山路上疾馳,道路一側是洶涌的河水,我感覺心臟“突突突”的,體內熱得快燃起來。
聯想到在網上看過很多新冠后劇烈運動導致心肌炎的帖子,我嚇壞了,一路上都在想,不會撐不到醫院我就沒了吧。當時我媽也感染了新冠,她肺部血管有點問題,之前有咯血的老毛病,我又很擔心她的情況。去年五月堂哥因車禍意外離世,我看到過當時叔叔的痛苦,心想我還這么年輕,可不能再出事啊,不然家人怎么辦。
凌晨1點左右,我終于看上了醫院急診,做了第一次心電圖,醫生根據我的癥狀判斷我是急性胃腸功能紊亂,開了腸胃藥。那天夜里,我們沒再返回鎮上。服藥后,我的癥狀并沒有緩解,在縣里的酒店,我一整夜沒合眼,燒心得睡不著,也害怕睡過去就醒不來了。
第二天早上,強烈的恐懼感驅使我去做了第二次心電圖,查了心肌酶學五項和肌紅肌鈣定量。血液指標有一項比安全數值高了一點,醫生依然說問題不大,不太可能是心肌炎。
我不太確定是不是心理因素所致,身體的不適感持續著,最后只能終止出差,當天下午就坐了離開小縣城的順風車。那段車程3個多小時,我把冰的礦泉水塞進衣服里,來緩解體內高熱。一路都是穿山隧道,也許是噪聲太大,我出現了耳鳴。
我原本買了當晚離開成都的機票,因為害怕在飛機上出事沒有人急救,又臨時把票改簽。到成都的第一件事,我去了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和在小縣城一樣,醫生認為我是腸胃問題,需要去看消化內科。
這其間更讓人惱火的是,在老家的媽媽真的咯血了,我實在靜不下來,很怕她出點什么事,每天都像管小孩一樣對她各種囑咐,只有她在醫院,我才能稍微安心一點。
回到工作的城市后,我胃部燒心的癥狀好轉了,但一直胸痛、背痛,稍微活動一下心率就很快,胃腸道功能紊亂導致一直打嗝,很難投入工作。
我后來又分別去看過心血管內科、消化內科以及精神科,甚至還做了極其難受的侵入式胃鏡。離譜的是,我曾經的淺表性胃炎好了,肺部CT結果也顯示新冠初期的支氣管感染已經好轉。
患有焦慮癥的朋友告訴我,焦慮癥前期會出現這種情況,在醫院各種檢查結果都沒問題,但身體還是出現了各種異常。其實第三次檢查結果沒問題后我就去看過精神科,醫生診斷為焦慮狀態,身體的各種不舒服源于植物神經紊亂。我一時難以相信是自己的心理出了問題,也就沒有吃藥。
這兩天吃抗焦慮藥物后,心率穩定了一些?,F在,我確信自己是應激性心理障礙的焦慮狀態,不知道什么時候會好,只希望能控制住自己不再去醫院。
很多網友康復后出現了心慌、心跳過速、胸痛和無法入睡的情況,如果在醫院檢查后確定沒有生理性問題,可以考慮是不是太過恐慌導致了焦慮。以前也知道患心理疾病痛苦,親身體會后才知道有多磨人。
我現在真的希望春天快點到來,總覺得天暖起來了,一切就都好了。
1月1日,劉可和朋友買的彩票,她刮了30塊錢,希望新的一年能轉運。 受訪者供圖
【2】鄧雨桐,22歲:我反復焦慮,這是受外界信息影響的
我是12月12號下午出現癥狀的,發了5天燒,大概8到9天后才好起來。
剛轉“陰”時,除了咳嗽,我覺得一切都很正常。而且我還蠻慶幸自己“陽”得早的,因為當時快到圣誕節和元旦節了,我想著早陽早好,轉陰后還跟朋友一起出去過了節。
元旦過后,我的一個客戶,感染之后去醫院檢查出了病毒性肺炎,跨年時還在住院。她要求爸媽去醫院檢查,結果顯示也是肺炎,但是兩位老人在日常生活中沒有發現任何征兆。
那段時間,社交平臺陸陸續續就有新聞,說有年輕人轉陰后感染白肺,還有人得了心肌炎。有網友列舉了一些前期的癥狀,比如視力下降、脫發,我一想,我陽康后剛得了結膜炎,還總是掉頭發,每看到一個癥狀我都覺得自己很符合。我越想越焦慮。
到了1月5號晚上,我覺得右胸口上方位置有點難受。第二天醒來,我感覺更難受了,呼吸急促,心跳也快。那天是周五,我本來約了朋友7號出門玩,后來干脆改變計劃,約了第二天的心臟檢查。
我跟醫生說了自己的情況之后,他給我開了幾個關于心臟的檢查。我不放心,提出要拍一個CT,醫生意思是用不著,但我要是想拍的話,可以給我開一個。我想了想,還是決定拍一個。
7號早上,我查了心電圖、心肌酶、心肌蛋白。我生活在一座中部城市,醫療資源固然豐富,但那天病人特別多。但我看到的年輕人相對少一些,更多的還是被中年人攙扶的老年人。尤其是CT室,外面都是人。我上午11點左右掛的號,排到晚上8點半才做上檢查,我記得當時我拿的是154號。
我對那晚的場景印象很深刻。醫院的CT室在地下,我去做CT要一個人穿過地下停車場。當時已經是晚上8點了,CT室外只剩下五六個人,我在排隊等候時,看到一個老奶奶躺在病床上,從檢查室里被推出來。那一刻,我感覺那個地方像太平間一樣,覺得自己離死亡好近。
我那兩天的情緒起伏特別大。做完CT后,我拿到了早上心臟各項檢查的結果,看到一切都很正常,突然覺得哪里都不疼了,就感覺自己很正常了,至少沒有心肌炎。那晚我睡得特別好。可第二天我拿到CT結果,說我的肺部有個小結節,還有磨玻璃影,我又覺得自己不行了,總感覺右肺疼。
我的焦慮可能跟性格有關吧,我確實是會因為一些小細節就想很多的人。做檢查前的幾天,我都睡不好,因為我是一個人住,我很害怕自己猝死了,還沒人能發現。
我焦慮到什么程度呢,6號那天,我把我的詳細地址和家里的密碼都告訴了同事,還記下了她的兩個電話號碼,把她置頂。我叮囑她,如果我有什么事,一定要及時來救我。
我覺得,我的反復焦慮是受外界信息影響的,做檢查也就是圖個安心。比如說,剛剛轉陰時,我感覺很好很自由,但當我看到那些年輕人得病的信息之后,就會不自覺地代入自己,然后就開始焦慮了。但做了心臟檢查之后,我又覺得自己沒事了。
其實,CT結果顯示,我肺部出現磨玻璃影時,我也覺得沒啥事兒,但后來我在網上搜索相關問題,發現有些醫生說,可能會病變成癌癥,我又擔心它擴大了。
鄧雨桐近日的搜索記錄。 受訪者供圖
我感覺,自己已經被大數據“監控”。10號晚上我打開手機,很多信息平臺就給我推送了磨玻璃影病變的視頻。我點開看了一會兒,更焦慮了,看到一半又退出來,我想這肯定不會是我。
我真的很怕自己產生負面心理,所以在搜索時,我更愿意相信結果比較好的說法。但即使這樣,那些更差的結果還是會在我的潛意識里出現。
其實我知道自己是一個非常健康的人,從小到大,我得過最嚴重的病就是發燒。半年前的入職體檢,我各項指標都很健康。但我現在很矛盾,一方面,我知道自己很大可能是健康的,另一方面,在高密度的負面信息環境的影響下,我又忍不住擔心自己真的生病了。
所以,能給我安全感的,只有量化的檢查數據和醫生的話。因為我本身對醫學也沒有很大的關注,對這個病也沒有特別客觀的認識。我現在就急著去看醫生,想趕緊確診結果,吃上藥。我周一晚上掛呼吸科的號,發現已經滿了,只能掛到周六,根本就掛不上號。
我覺得,可能要等到醫生親口告訴我沒有那么嚴重,吃完藥,然后再復查,我才會慢慢地安心下來。這樣一算,怎么也得半年后了。
【3】陳菲菲,24歲:為接濟室友,發燒4天只吃2顆布洛芬,囤藥才能帶來安全感
我焦慮的表現在于,新冠康復之后很喜歡囤藥,感覺自己已經成了一個“囤藥癖”。我們家的藥柜里現在有退燒藥、感冒藥、過敏藥、腸胃藥,還有治頭疼的,治心臟疼的,治跌打損傷的,數不清。
這可能跟我“陽”時家里缺藥有關。我是12月初陽的。那天朋友過生日,同行的伙伴有陽性,我當晚就中招了。從“陽”轉“陰”,大概經過了10天,轉“陰”到現在已經快一個月了。期間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藥太珍貴了。
我住的是兩居室,家里也準備的有日常藥物。在這之前,有幾位同事和朋友“陽”了,我就把大部分布洛芬和感冒藥分了出去。但我是和我室友同時“陽”的,所以就導致我們家很缺藥。我記得當時我們家只能找到6粒布洛芬,還是之前為了預生理期痛準備的。
那時候,我所在城市的物流已經癱瘓,當我們意識到缺藥時,已經很難買到退燒藥了。
怎么辦呢?就是扛。我出現癥狀第二天下午就開始發燒了,當天傍晚燒到了38.6度。朋友都勸我吃布洛芬。
我沖了一包小柴胡,不敢吃布洛芬。因為室友的體質比我差,容易頭暈頭痛,我想著,至少得預留3顆布洛芬給她。大概是凌晨時,我燒到39.2度,吃了第一顆布洛芬。
我連續4天都在發燒,期間只吃了2顆布洛芬。沒有藥,只能嘗試了各種各樣退燒的“土辦法”,喝生姜水、冰袋敷額頭、用花椒煮水泡腳,但可能燒得太高了,收效甚微。
現在回想起來,高燒不退的感覺還是很痛苦,每天都覺得腦袋特別重,昏昏沉沉的。到了晚上,我調了很多鬧鐘,每隔3小時響一次,因為害怕自己睡得太沉,高燒退不下來,燒壞了腦袋。
我現在想想都后怕。當時就覺得,藥品太重要了?!瓣柨怠敝?,我加了小區附近的幾個藥店群,如果店員在群里說某種退燒藥或者感冒藥到了,我下班就會去買一些回來。不過我不會囤那些供應不足的藥,畢竟不能耽誤別人的用藥。
但如果某種藥的供應比較充足,我就會買回來備著。我就想著:萬一需要時就買不到了呢?“陽康”后第二個星期開始,我就不只是買退燒藥和感冒藥了。我是易過敏體質,那天我刷微博,看到有人說陽了之后過敏買不到藥,很難受,我又去藥店買了氯雷他定和止癢的藥膏。上周,我聽朋友說XBB毒株會引起腹瀉,家里又添上了腸胃藥。
現在對我來說,買藥像是一個習慣性的動作,雖然我知道,之后這些藥用到的可能性不大,但路過藥店,我都要去看看最近到了什么藥,下意識地挑藥、拿藥、付錢。
朋友覺得我這個行為太夸張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就是沒有安全感。直到現在,我還會夢到自己復陽了,翻遍家里都找不到藥。當然,如果再碰上緊急情況,我也很樂意把自己多余的藥品分享出去。
陳菲菲囤的部分藥品。 受訪者供圖
(文中人名均為化名)
九派新聞記者 陳冬艷 曾憲雯
【爆料】請聯系記者微信:linghaojizhe
【來源:九派新聞】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1
頭條 23-01-11
頭條 23-01-11
頭條 23-01-11
頭條 23-01-11
頭條 23-01-11
頭條 23-01-11
頭條 23-01-11
頭條 23-01-11
頭條 23-01-11
頭條 23-01-11
頭條 23-01-11
頭條 23-01-11
頭條 23-01-11
頭條 23-01-11
頭條 23-01-11
頭條 23-01-11
頭條 23-01-11
頭條 23-01-11
頭條 23-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