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九派新聞評論員 文和刀
據報道,近日,廣東廣州,王女士上班第一天辦理完入職后,因已婚被辭退。王女士介紹,人事說看到她入職資料上寫著已婚,覺得她后期會要小孩。對于王女士“面試時為什么沒有告知她不要已婚人員”的疑問,人事答稱現在公司的通知和決定就是這樣,就希望招一個穩定的不會懷孕的。
這一事件之所以引發諸多網友不平,影響惡劣,就在于事件要素中極強的公共性。突如其來的辭退,并沒有指向任何工作表現不佳、市場臨時波動情況,僅僅指向了當事者的“已婚”身份,僅僅指向了對其生育傾向的揣測——并非事實,僅僅只是揣測。這是當下勞動力市場上每一個女性勞動者都有可能面臨的“打量”。這種“打量”本身意味著勞動力市場上需求方的俯視視角,它也絕并不僅僅與女性權益有關——對于任何普通求職者而言,用人單位的傲慢始終是一片喚起痛苦的陰影。
人為地對婦女的工作能力報以懷疑、加以區分,這顯然是一種傲慢與偏見。以新聞當事人為例。王女士曾明確表示自己近期并沒有備孕打算,接下夜班工作本身就可以說明這一點。然而在用人單位的“打量”下,她甚至連證明自己工作能力的機會都沒有得到過。這種毫無余地的態度將傲慢與冷酷暴露無遺。
令人惋惜的是,在新聞評論區,有許多網友分享了類似的職場歧視經歷,這意味著這類情況并不少見。但倘若這樣莫名其妙的解雇方式都可以理所當然,那么婦女權益保障問題將從何談起?婦女莫非都要賭咒發誓絕不生育才能獲得一個和男子對等的勞動機會?倘若這樣蠻不講理的辭退行為都可以被縱容,那么廣大勞動者的勞動保障問題又從何談起?誰又敢在這類目無法紀的企業工作?
這樣的企業價值觀顯然是出了問題的,這樣的風氣顯然是出了問題的,這樣的現象也絕不該再現于未來其他企業和其他求職者的身上。當我們批判當事企業的行為,更值得批判的顯然是背后某種理所當然的思路。用人與被用,當然有一個互相“打量”的過程,可以“打量”工作能力,卻不宜過度“打量”婚育等與工作沒有必然關聯的隱私,更不宜帶有偏見、單向破壞契約,否則便成了歧視。
九派評論投稿郵箱:pinglun@jp.jiupainews.com
【來源:九派新聞】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1
頭條 23-01-11
頭條 23-01-11
頭條 23-01-11
頭條 23-01-11
頭條 23-01-11
頭條 23-01-11
頭條 23-01-11
頭條 23-01-11
頭條 23-01-11
頭條 23-01-11
頭條 23-01-11
頭條 23-01-11
頭條 23-01-11
頭條 23-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