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是第19個世界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題聚焦“糖尿病與幸福感”。統計數據顯示,世界上每10個人就有1人患糖尿病,我國1.4億人中招,但有超一半人還沒察覺到自己的血糖已悄然失控,身體正一步步成為被疾病侵蝕的“唐僧肉”。為幫助公眾走出認知誤區,科學應對糖尿病,11月14日上午,南京仁品耳鼻喉專科醫院特邀老年醫學科資深名中醫到院舉辦公益義診活動,為患者帶來標本兼顧、辨證施治的中醫控糖方案。
走出誤區,身體“暗號”別忽視
【資料圖】
“我從來不愛吃甜食,怎么會得了糖尿病?”在數量龐大的糖尿病患者群體中,這種認知誤區十分常見。
事實上,糖尿病的發病機制復雜,并非僅與甜食攝入相關。中醫理論認為,糖尿病屬于“消渴癥”范疇,其發病機理與人體臟腑功能失調密切相關,尤其是與脾、胃、肺、腎的功能虛損有關。長期飲食不節、情志失調、勞逸失度等因素,都會導致脾胃運化功能失常,體內水濕、痰濁、瘀血等病理產物積聚,最終引發血糖升高。因此,即便不喜甜食,若有肥胖、久坐、壓力大、家族史等高危因素,同樣可能成為糖尿病的“目標”。
值得關注的是,糖尿病前期信號較為隱蔽:視力模糊、總犯困;頻繁口渴、上廁所變多……當出現這些癥狀時,應該及時檢測空腹血糖,糖尿病早期通過飲食控制和運動及早干預,能大大降低患病風險!
標本兼顧,全面應對并發癥
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高血糖和代謝紊亂會對心、腦、腎、眼等多器官帶來危害。一旦確診糖尿病,可能引發視網膜病變(失明)、腎衰、冠心病、糖尿病足(截肢)等多種并發癥。而中醫藥具有整體調節、辨證施治的優勢,在改善患者癥狀、提高生活質量及防治并發癥方面具有獨特價值。
中醫藥防治消渴癥(糖尿病),注重個體化干預,根據患者體質與癥狀的差異,制定“一人一方”的個性化治療方案。同時,中醫藥還強調整體觀和全周期管理,即在控制血糖的同時,著力改善患者的整體體質,從根源上調理失衡的臟腑功能,實現標本兼顧,中醫調理糖尿病還會貫穿疾病全程,評估患者血糖、體質的變化,根據病情調整方案,幫助患者真正擺脫終身服藥的困境。
糖尿病是慢性病,中醫調理需長期堅持。為此,11月21日上午、28日上午,南京仁品耳鼻喉專科醫院將再次邀請三甲醫院資深主任中醫師到院開展義診,有需要的患者可通過“南京仁品耳鼻喉專科醫院”微信公眾號或撥打025—57888888咨詢預約,讓糖尿病患者免掛號費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在中醫調理中收獲健康和幸福感。
通訊員 趙鈺
校對 胡妍璐
頭條 25-11-14
頭條 25-11-14
頭條 25-11-14
頭條 25-11-13
頭條 25-11-13
頭條 25-11-13
頭條 25-11-13
頭條 25-11-13
頭條 25-11-12
頭條 25-11-12
頭條 25-11-11
頭條 25-11-11
頭條 25-11-11
頭條 25-11-10
頭條 25-11-10
頭條 25-11-10
頭條 25-11-09
頭條 25-11-08
頭條 25-11-07
頭條 25-11-07
頭條 25-11-07
頭條 25-11-05
頭條 25-11-05
頭條 25-11-05
頭條 25-11-04
頭條 25-11-03
頭條 25-11-01
頭條 25-11-01
頭條 25-10-31
頭條 25-10-31
頭條 25-10-30
頭條 25-10-30
頭條 25-10-27
頭條 25-10-26
頭條 25-10-25
頭條 25-10-25
頭條 25-10-24
頭條 25-10-24
頭條 25-10-23
頭條 25-10-23
頭條 25-10-22
頭條 25-10-21
頭條 25-10-21
頭條 25-10-21
頭條 25-10-20
頭條 25-10-20
頭條 25-10-20
頭條 25-10-20
頭條 25-10-20
頭條 25-10-19
頭條 25-10-18
頭條 25-10-17
頭條 25-10-17
頭條 25-1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