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模特身著蠟染長裙現身
2018“錦繡中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服飾秀”將在恭王府上演11場大秀
2018“錦繡中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服飾秀”系列活動將于6月4日至9日在恭王府舉行,期間包括6晚11場專業服飾秀展演、2場群眾體驗的服飾秀以及3場論壇。
在21日的發布會上,恭王府博物館傳統技藝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孫冬寧介紹了此次活動的整體安排。
6月4日至6月9日,6晚11場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題的服飾秀展演,選取非遺在現代服飾中的應用實例,展現振興中國傳統工藝、非遺走進美好生活的盛況。分別為:“藝針憶繡——非遺服飾秀”“白鷺為霜——非遺服飾秀”“苗凈千尋——非遺服飾秀”“布衣經綸——非遺服飾秀”“云想彝裳——非遺服飾秀”“木真湘韻——非遺服飾秀”“采藍之憶——非遺服飾秀”“挑繡之韻——非遺服飾秀”“流光溢彩——非遺服飾秀”“東方苧夢——非遺服飾秀”,以及一場《白蛇傳》戲曲非遺創意秀。
發布會現場
北京服裝學院、武漢紡織大學、上海大學等高校,藝之卉、度兮、DRita、木真了等多家國內知名服飾設計團隊,共同以設計的力量保護中國傳統手工技藝,聯袂為觀眾呈現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意秀場。二十四節氣、苗繡、蠟染、亮布、蠟染、挑花、手推繡、青瓷、京繡、夏布等多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項目與現代服飾設計時尚融合,將古老的非遺之美,結合當下時代的摩登藝術,在探索美的田埂上深耕,在藝術文化的發展中溯流追源。
除了晚間的專業設計師非遺服飾秀之外,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恭王府還安排了二個白天場的“非遺進景區”群眾體驗性服飾秀,即“老有所為——老年旗袍秀體驗非遺服飾秀”和“少有所樂——少年紙藝體驗非遺服飾秀”。來自北京旗袍文化研究會的銀發奶奶們和來自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的青少年們將在恭王府景區給觀眾帶來驚喜。
同時,6月7日、9日,分別以中國傳統工藝振興探索與實踐、榮昌夏布傳承與保護為主題的學術論壇活動將舉辦。恭王府博物館還將分別與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北京服裝學院掛牌成立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協同創新中心,發揮彼此優勢,在服裝服飾的非遺研究等領域開展合作。
此次活動由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館牽頭,聯合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北京服裝學院、中央民族大學民族服飾研究所等單位共同舉辦。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