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迎來了一位特殊的新生,與00后的同學們不同,這位名叫張小艷的新生已經40多歲,而且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
張小艷來自焦作解放區的一個農村,她說,上大學是為學知識更好給女兒補習功課。上大學之前,她在照顧家人、打工的空余時間里,刻苦復習了三年。
40多歲農村媽媽上大學成校園網紅
40多歲上大學,張小艷說,偶爾也會感到一點尷尬,但并沒有太多的在意,“每個人想法不一樣,做自己的就好。”
說起張小艷,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的師生幾乎都不陌生,剛剛入學幾個月的她,已迅速成了學校的網紅人物。
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外國語學院團委書記韓春紅表示,張小艷的經歷很勵志,打算以她作為學生學習的榜樣。
談起不惑之年邁入大學校門,張小艷感到既輕松又有壓力。之所以感到輕松,是終于考進了大學,也圓了夢,而大學的課程又讓她倍感壓力,尤其是英語聽力,對她來說,學起來非常吃力。
張小艷出生于焦作市解放區一個農村家庭,上高中時,她都夢想自己考上大學,但當年她不幸落榜了。為了減輕家里的負擔,她背著鋤頭,跟父母去地里干農活了。
隨著時間的流逝,她結了婚、生了子,生活的重心轉移到了家庭,過著普通人的生活。但女兒的出生,重新喚起了她深藏多年的大學夢。
為給女兒創造好的學習環境,她決定重新考大學
張小艷說,自己考大學的原因很簡單,就是為給女兒創造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她要上大學給自己充電。
“給孩子輔導功課時,有些東西輔導不了她,想去大學學點東西。”張小艷介紹說,2014年時,在給大女兒輔導作業時,她感覺到自己的英語知識非常有限,有些很簡單的英語單詞,當女兒問她如何發音時,她都非常尷尬。當時,她就想參加高考,進入大學繼續學習英語。
但隨著二女兒的出生,她的想法再一次擱置,只能買英語詞典,當女兒問她題目時,她們一起研究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詞匯量。
張小艷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她現在每天都輔導上小學的小女兒,“小女兒現在也不好輔導,現在小學知識都拔高了,又是讀又是寫的。”
2016年,張小艷通過了河南師范大學的成人高考,但她卻放棄了那次機會,在她看來,她更想報考全日制大學。
張小艷說,2017年,自己參加了全國高考統招考試,根據當時的分數是可以錄取的,但那時候孩子小,所以放棄了填報志愿。
邊輔導女兒邊復習“功課”,晚上學到11點
對于一個有兩個孩子的母親來說,復習考試實屬不易。但張小艷卻從海綿中擠出時間,復習考試。
平時,她不僅要在午托部打工掙錢,還要料理家務,同時還要照顧孩子,“能學習的時候學一點。”
白天將孩子送到學校后,張小艷就將爭分奪秒復習自己的“功課”,晚上吃過飯,小女兒寫作業時,張小艷在一旁“陪讀”。在陪孩子去練舞蹈、學古箏課時,她也隨時帶著書本背單詞。
張小艷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她的學習主要是集中在晚上,“晚上比較靜,陪孩子學習,然后我再學自己的東西。”
據其介紹,晚上9點之前,女兒做完功課,而自己則要學習到11點左右,“她學她的,我學我的,學不會的話,我可以教教她。”
第二天早上五點半,張小艷又要早起,六點半開始送大兒女上學,到七點半又送小女兒上學。“還有一些輔導班讓我去幫忙照顧,主要是顧著兩個孩子,所以說也沒去,還是想多抽出點時間,自己多學點東西,想考這個學校,為了孩子以后做打算。”
為照顧家庭,她選擇報考家附近的學校
為了備考,張小艷還從親戚那借來不用的書籍,而她的丈夫也由最初的猶豫到后來的支持,“有時孩子爸爸給推薦基本資料。”
經過一年的復習,張小艷終于等來了高考,但也讓她感受到了外人異樣的眼光。
“進考場的時候,都把我當成考生家長了。”張小艷表示,高考那天,她感到有些尷尬,最終亮明準考證,才讓進去。
分數線出來時,張小艷有些擔憂,她害怕落檔,最終,她被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錄取,“為了更好的照顧家,我只能報焦作的這幾個學校。”
為了照顧家庭,張小艷選擇了走讀,從學校到家里,騎電車僅僅需要20多分鐘,她已適應了這個來回往返的節奏。
如今,除了上課之外,就是照顧孩子,家里的經濟來源全靠丈夫一人,“能把孩子輔導好就行了。”
同學:她很有勇氣接受新事物
在同學和老師的眼中,張小艷平時上課不僅特別認真,有不會的地方,還積極主動問老師。
張小艷所在院系的團委書記韓春紅表示,身為媽媽,很佩服她這種精神,為了輔導女兒學習,為了做孩子們的榜樣,同時也是圓自己的大學夢,頂著各種壓力努力求學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作為同一個學習小組的學生,張小艷的同學高平娟覺得張小艷是一個特別勇敢的人。“年齡這么大了,還教小孩,自己還來考大學,放我身上的話,我自己可能就沒勇氣,接受新事物。”
張小艷的努力,讓很多人看在眼里,高平娟稱,最讓她感動的她是雖然作為走讀生,但每天早上六點十分的早課,張小艷總是第一個到的。
“她英語發音不好,就一遍一遍的練習,不會的就問我和老師。”雖然平時作業雖然很多,張小艷也沒因為時間緊張而少交過一次。
想平平淡淡地學點東西,更好地輔導孩子
“聽力根本聽不懂,現在需要時間學聽力,還有單詞量,都需要時間去補充去學習。”張小艷表示,自己的英語水平急需提升,現在這個社會,孩子想考好,英語都得提高,“我自己的發音不準,也不會發音,以前學的都不行,為了以后更好的適應孩子的學習,得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
張小艷說,自己就想平平淡淡地學點東西,更好地輔導孩子,對自身也有個提升。
母親上大學了,在七歲二女兒看來,她覺得媽媽很厲害,為了回饋媽媽的辛苦,二女兒說,“我要好好學習,爭取考個100分。”
“我打算孩子小學畢業后,能簡單地和外教交流,起碼自己能吐字清晰,能夠很好的表達英語的意思。這是我對孩子的要求,也是我對自己的要求。”張曉艷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在大學生涯中,她打算考取英語四六級證書、教師資格證、會計證等證書。
市民:輔導功課越來越吃力
為了孩子的功課,如果你是家長,你會做哪些努力?
為此,河南商報記者也采訪了幾位家長。有家長表示,現在的孩子輔導起來越來越吃力,而有的家長則直接將孩子送到輔導班。
鄭州市民朱先生表示,自己學歷是中專,課余有幫助上小學二年級的孩子輔導功課,在她看來,現在的功課比當時他上學的時候難得多,聽說40歲母親為了輔導孩子功課上大學,他覺得給孩子樹立了良好的榜樣。(河南商報記者彎文奎 實習生劉澤熹 / 文 通訊員韓春紅 供圖)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