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成都市發改委和生態環境局聯合印發《成都市加強塑料污染治理行動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將按照“分類實施,有序推進”的原則實施部分塑料制品禁用、限用行動。包括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賓館、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快遞塑料包裝等塑料制品都將逐步減少直至禁止使用,并明確了禁用倒計時。(12月18日四川在線)
空手出門,拎袋而歸,固然給人們生活帶來諸多方便。卻帶來了塑料袋泛濫成災,造成了資源浪費、環境被污染。難怪英國《衛報》把塑料購物袋評為人類歷史上“最糟糕的發明”。為了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引導消費者不用或少用塑料購物袋,早在2007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就印發了《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通知要求“從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為貫徹落實“限塑令”,各地相關部門相繼出臺了管理規定,商場、超市也陸續推出相應舉措,并制定塑料購物袋的收費標準。全國婦聯向億萬家庭發起“拒絕塑料袋、使用布袋子”的倡議活動,活動也得到了全國廣大家庭的積極響應。
12年過去了,“限塑令”雖然取得一定成效,但總體效果還是讓人不敢恭維。特別是在一些大超市、連鎖便利店,商家大量提供“限塑令”范圍之外的手撕袋、保鮮袋、保鮮膜等塑料制品;在菜市場、小超市等場所,為方便顧客,也為了照顧自己生意,塑料袋則是隨意取用。在一些店面,“限塑令”被簡化執行為“賣塑令”。同時,在“快遞”“外賣”蓬勃發展的當下,更讓“限塑令”面臨新的困境。
為何在大家環保意識不斷提升的今天,“限塑令”取得的成效卻難以令人滿意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在于缺乏合適的替代品。
環保是一種公益事業,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更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因此,破解“限塑令”面臨的難題,就需要我們不僅要“堵”,更要“疏”。所謂“疏”,就是要加大科技攻關,降低可降解塑料成本。盡快能讓廣大消費者通過可替代、可降解的便攜袋,滿足生產生活的需要。千萬不要想著讓廣大消費者隨時、隨身攜帶布袋、菜籃子去上班,下班后去購物,這是不可能的,更是不現實的。
小小塑料袋,治理需要大智慧。在價廉物美的“可替代品”還沒有找到時,一方面要在全社會大力倡導綠色生活理念,如探索“公眾限塑積分獎勵”“商超限塑價格調節”等促進人們改變消費習慣,努力做到在日常生活中自覺“限塑”。另一方面,出臺相關優惠政策,積極引導外賣、快遞等行業優先采用可重復使用包裝。同時,監管部門應強化監管,嚴堵不合規塑料袋進入市場,并規范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盡最大可能降低“白色污染”造成的危害。
真心期待全社會以此次“限塑令”為契機,疏堵結合、多措并舉,為建設“美麗中國”盡心盡力、盡職盡責。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