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這是2018年1月22日拍攝的瑞士小鎮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2018年年會于1月23日至26日在瑞士達沃斯舉行,主題為“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運”。
日媒稱,今年1月26日閉幕的2018年達沃斯會議成為主要國家領導人相互試探世界經濟新勢力格局的交鋒平臺。
據2月5日報道,最主要的因素是進入2018年后,美國方面表明特朗普將出席會議。世界各國首腦考慮到倡導“美國至上主義”的特朗普的登場,聯袂發出了支持自由貿易和多邊合作的信號。
報道稱,歐洲國家的首腦則在“應對特朗普”方面保持一致步調。德國總理默克爾在2017年9月的眾議院選舉之后,執政聯盟組建陷入僵局,她在特朗普決定出席之后,立即宣布時隔三年再次參加達沃斯論壇。“我們是否真的從歷史中學到了什么?”,默克爾對經過二戰和東西方冷戰考驗而確立的多邊合作的倒退提出了警告。她還將美國大型企業等掌握的數據稱為“21世紀的原材料”,顯示出應審視如何對待數據的問題意識。
“如果無法向人們說明全球化的好處,民粹主義者將會占上風”,首次作為首腦參加達沃斯會議的法國總統馬克龍強調,要讓廣泛階層分享自由貿易成果,同時對保護主義導致全球分裂表示了強烈擔憂。
報道稱,有一點很令人擔憂,那就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的存在感正在減弱。
報道稱,在七大工業國(G7)中,除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之外,其他歐美六國的首腦均出席了今年的達沃斯論壇。這是自2005年以來首次無日本閣僚出席該論壇。雖說也是受到國會日程的制約,但日本向全世界的信息傳達確實乏力。
日本如今能向世界發出什么樣的信號呢?勞動方式改革和生產效率提高等安倍政權的課題很重要,但日本仍處在彌補落后的階段,不會對世界產生影響。
報道稱,日本老齡化程度比其他國家嚴重,財政狀況也異常嚴峻,是一個“問題發達國家”。今后需要的是著眼于10年、20年后的經濟運行的果斷戰略。
報道稱,強調“法國已重回歐洲的中心”的馬克龍倡議制定關于歐盟改革的10年計劃。印度總理莫迪也力爭到2025年使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5萬億美元,積極推進吸引投資的改革。
報道稱,然而,安倍可能仍然集中關注內政方面的未決事項。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