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刊登該報記者對德國前駐華大使、寶馬基金會主席施明賢的專訪,題為《中國的絲綢之路將改變世界》。以下為訪談內容:
問:
中國的成功故事會繼續下去是板上釘釘的嗎?
施明賢答:
經濟指數在未來將不會以目前這么大的步伐進行。企業將從量的增長轉向質的增長。創新是關鍵。但不會這么簡單,因為覆蓋重要戰略領域的有大約50%是國有企業。它們的技術創新速度遠沒有眾多民營企業快。恰恰這種國家引導的、與獨立的較小企業的結合在過去保證了中國經濟以超強的活力發展。
問:
很多人對中國形成泡沫發出警告。一旦增長放慢,迄今為止的高增長所掩蓋的結構性赤字就會顯現,這可能嗎?
答:
中國的經濟與社會是不斷學習的體系。當舊模式不再對勁時經濟會作出調整——而且往往比我們這兒的相應行業要快很多。人們很快就明白,數字化將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國年輕一代已經為此做好準備,他們可以說是跳過了一個發展階段。
替代能源的利用顯示了這個體系的學習速度有多快。對中國人而言糟糕的空氣與水污染帶來了意識上的驟然轉變——和大多數時候一樣,先是在高層,然后是在廣大社會。今天中國生產的太陽能和風能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多。
電動出行是另外一個例子。科技部部長萬鋼在2008年的一次晚宴上就提出了在當時被認為不現實的構想,到2020年令中國轉為電動出行。這一轉變在政策上已經走上了軌道,雖然中國的電動車超過燃油車還需要10年的時間。
除此以外,中國無疑仍面臨相當大的挑戰。雖然4億中國人已經實現一定程度的富裕并可以按照西方標準算入中產階級,但這也意味著還有近10億中國人有巨大的趕超需求。很多事情都將取決于他們物質條件的改善。中國正在經歷向著工業社會轉型的龐大進程——借助我們社會的技術化,中國可以跳過工業化的幾個步驟。
問:
“新絲綢之路”在中國人的經濟政策考慮中扮演什么角色呢?
答:
“一帶一路”是一個象征,代表著中國地區與能源供應政策本來已經在做的事情:為自身供給創建一個網絡。這是國內進一步增長的前提條件。但與此同時它也關系到中國周邊的穩定,特別是在動蕩的中亞相鄰地區。
長遠來說,“一帶一路”可以在地區擴大中國的影響力,在全球留下足跡,并在長期成為一個全球領導力量。不像美國在20世紀所做的那樣通過軍事優勢,而是通過在全球主要市場的存在和經濟實力。所以說它不僅關系到鄰國的龐大基礎設施項目,也關乎在中歐之間很大程度上還未得到開發的市場上的活動空間。
問:
“新絲綢之路”的地緣政治意義有多大?
答:
絲綢之路的地緣政治意義根本不會被高估。中國這一戰略的推行十分聰明,沒有咄咄逼人,而是提議參與到所有鄰國的建設當中——亞洲較小的國家稍加猶豫后接受了提議,而歐洲的反應相對負面。歐洲把霸權主義的指控強加給中國——這是對上個世紀自身行為的投射嗎?
在經濟上,中國和我們一樣依賴第三世界市場。非洲是個很好的例子。中國在非洲追逐原材料,但與西方國家不同,人們看不出它有體制輸出的戰略。中國在非洲很受歡迎,因為它在那里從來不是殖民力量,迄今為止從未進行過軍事干預。中國人在非洲致力于長遠關系的發展,做得非常成功。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