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層希望淡化首單概念,但“十年磨劍、終成正果”的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下稱“稅延型養老險”)第一單還是賺足眼球。
6月7日,《國際金融報》記者從中國太保了解到,旗下太保壽險在上海簽發了我國首單稅延型養老險保單,投保客戶為我國首架國產大飛機C919首飛機長蔡俊。這標志著醞釀11年的稅延型養老險完成了屬于自己的“首飛”。
對此,上海市金融辦副主任解冬表示:“首單簽發僅僅是上海稅延養老保險試點的第一步,未來還需在實踐中探索出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進一步深化與各部門的溝通合作,努力營造良好的金融發展環境,支持稅延養老保險在上海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首日5家機構完成出單
搶下首單,中國太保集團總裁賀青還是有些小激動。在他看來,作為國內最早參與行業稅延養老保險課題研究項目的保險企業之一,中國太保自上海試點稅延養老保險政策動議之初,就全程參與其中。
根據中國保信稅延型養老險信息平臺數據,截至6月7日下午,包括太平洋壽險、中國人壽、泰康養老、平安養老、太平養老等機構陸續完成出單,平臺運行平穩。
《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了解到,截至6月8日,6家首批獲批產品的機構均已完成系統內的首單簽發。
6月7日,國藥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史先生在平安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平安養老險”)上海分公司購買稅延型養老險,實現“秒搶”,成為平安養老險客戶中享受此政策紅利的第一人。
《國際金融報》從平安養老險獲悉,史先生購買的是B1款終身領取保險產品,保費1000元。根據銀保監會有關規定,購買稅延型養老險產品的支出在當月收入6%和1000元以內(每年不超過12000元)的部分可以稅前列支,待退休提取時再征收個人所得稅。
平安養老險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甘為民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我們在嚴格遵循行業要求的基礎之上,對產品的相關服務進行了多項升級。在產品方面,保障資金長期穩健收益的同時,提供更高頻次的結算標準。此次獲批的3款產品可以進行相互變更,不收取轉換費用,最大程度上讓利于客戶。”
中國人壽上海市分公司首單客戶邱先生是上海財經大學碩士,也是CFA持證人,目前在一家基金管理公司任職。由于專業背景,他一直在持續關注稅延型養老險政策,稅延型養老險今年正式落地后,他選擇了第一時間購買。邱先生透露,自己更偏愛確定收益類產品,“養老保障,保的就是安心嘛”。
來自上海一家科技公司的韋蓉女士,成為太平養老稅延型養老險的首位客戶。韋女士在接受采訪時說:“在我這個年齡,為退休生活做好財富管理規劃已是一個必須要考慮的問題。不得不承認的是僅僅依靠社保退休工資,難以維持退休后的生活水平。稅延型養老險的出臺,對我最大的吸引力就在于既能享受國家通過稅收政策的優惠,又為未來的退休生活準備了一份額外的收入。”
泰康養老副總經理兼員福BBC發展中心總經理戴海峰透露,截至6月7日12時,泰康養老累計承保稅延養老保險57單,所有首批試點地區均順利出單。各地客戶普遍反映投保流程順暢,中國保信平臺的操作也十分簡單。
新華人壽也于6月8日成功簽發首單。來自互聯網行業的客戶秦先生購買了新華保險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年金保險B1款(2018),月繳保費1000元。
上海保監局副局長王曉東表示,未來一年,將密切關注試點過程,認真總結試點經驗,及時解決試點問題,力爭在實踐中探索出一套可復制的方法,供全國其他地區借鑒使用。同時,將加大對稅延養老保險業務的監管力度,嚴守風險底線,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強化動態評估,確保業務高質量發展。
5月31日晚,中國銀保監會已對首批經營稅延養老保險業務的12家險企進行了公示。目前可以提供稅延養老險的第一批保險公司名單為:中國人壽、太平洋人壽、平安養老、新華人壽、太平養老、太平人壽、泰康養老、泰康人壽、陽光人壽、中信保誠、中意人壽、英大人壽等12家保險公司。
個人購買渠道尚需疏通
6月6日下午,6家保險機構的稅延型養老險產品首批獲得銀保監會批準銷售。這6家保險機構分別為:太平洋人壽、中國人壽、平安養老、新華人壽、太平養老、泰康養老,共計19款產品。
按照積累期養老資金收益類型的不同,稅延養老保險產品將包括收益確定型、收益保底型、收益浮動型等三類、四款產品。
具體地,收益確定型產品(A類),指在積累期提供確定收益率(年復利)的產品;收益保底型產品(B類),指在積累期提供保底收益率(年復利),同時可根據投資情況提供額外收益的產品,可細分為每月結算收益的產品(B1款)和每季度結算收益的產品(B2款);收益浮動型產品(C類),指在積累期按照實際投資情況結算收益的產品。
一位資深保險業內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收益確定型(A類)類似于傳統壽險產品,收益保底型產品(B類)類似于萬能險和分紅險,而收益浮動型產品(C類)類似于投連險。從上述6家公司獲批的產品看來,條款基本相同。
在產品組合上,在稅延額度內和同一公司內,上述產品均可以自由組合,轉換操作靈活便利。例如,太保壽險A款、B1款、B2款、C款四種不同賬戶之間可以相互轉化,可滿足客戶在不同年齡段對不同風險水平養老金積累賬戶進行配比調整的需求。
稅延養老險的費用收取一直是民眾關注的重點。按照規定,對A、B、C類產品,保險公司可以收取初始費,A、B類產品收取比例不超過2%,C類產品收取比例不超過1%;對C類產品可以收取資產管理費,收取比例不超過1%。例如,此次泰康養老的A款、B1/B2款產品收取1%的初始費用,C款產品有0.5%的初始扣費和0.5%的資產管理費。領取期前,投保人可以在泰康養老的四款產品中無限次自由轉換,不收取任何轉換費用。
中國太保壽險副總經理郁華此前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稅延型養老險帶有極強的準公共產品性質,是國家還富于民的重要舉措,與目前市場類似的各類金融產品相比,其收費項目、收費水平都是較低的。
另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個人如何購買稅延型養老險?
戴海峰介紹,除傳統投保渠道外,客戶還可以通過微信、PC端自助投保,公司稅延養老服務專席也將正式啟用。戴海峰同時提醒廣大消費者,與其他保險產品不同,稅延養老保險在投保完成后,還一定要登錄中保信平臺下載稅延憑證,方便企業HR進行后續抵稅流程。
“目前,個人購買可能還有一點問題。”一位獲批資格的保險公司負責人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尚需要跟稅務系統打通,之前,各家公司已經在和稅務局溝通了。現在,個人購買需要通過公司操作,至少要提供公司相關賬號,才能實現抵扣。”
以中國太保此前公布的投保流程來看,以下四種投保場景的具體流程如下:
企業統一投保:由公司HR提供一張參保員工清單,以及企業和個人財稅信息,員工通過投保APP一鍵確認投保意向可以完成投保,HR不用跟蹤或參與后續工作。這一方式最簡單。
企業組織,員工自己購買:企業組織員工下載太享福APP,員工通過APP錄入投保信息并完成投保。員工如果不喜歡使用APP,也可以通過官網、線下、營銷員等多種渠道投保。
人力資源平臺類公司給C端客戶投保:太保為平臺配套制定嵌入式的投保H5界面,平臺公司客戶可以到平臺公司自己的APP或網站完成投保全流程。
員工家屬投保:獨立的投保個人可以打開太保官網或者投保H5界面進行投保,然后登錄中保信平臺注冊和激活個人賬戶,下載稅延憑證提供給稅務機關。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