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大壩變形多少毫米和排污管精確地理坐標,實現無人駕駛汽車安全導航等精準定位應用,在我省已不再是難題。12月26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發布會宣布,河南省衛星導航定位基準服務系統正式啟用。
該系統由省測繪地理信息局歷時兩年建成,是“四星”系統,兼容我國北斗、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和歐洲的伽利略系統,用戶定位更快、應用范圍更廣、應用效率更高。遍布全省的247個北斗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對四個衛星導航信號增強修正,實現了包括西部山區等原來信號薄弱地區的全省覆蓋。目前基準站密度基本能夠達到30公里一個站,具備了實時、無縫、快速高精度定位的能力。
那么,該系統是怎樣工作的?
人們用的手機等定位導航設備可接收衛星定位信號,但這種信號很微弱,導航時常發生漂移甚至丟失信號,誤差較大,無法滿足更高要求的應用。這時,我省建成的衛星導航定位基準服務系統就派上用場了——遍布全省的基準站像眼睛一樣,接收北斗等導航衛星發射的初始導航信號,經通信網絡傳輸至數據綜合處理中心,處理中心像大腦一樣,處理后產生修正信號,然后通過互聯網實時播發。有了修正信號,定位導航就精準了,從而實現實時動態米級、分米級、厘米級和靜態毫米級高精度定位服務。過去測量一個坐標點需要1小時才能達到厘米級的精度,而現在用這個系統,僅需1分鐘。
目前的車載導航大多提供米級定位服務,很難識別在哪個車道上,將來的智慧交通需要至少亞米級(即分米級)的導航服務。據介紹,該系統可向社會公眾提供實時亞米級定位服務。目前市面上的手機由于芯片、處理功能等原因還無法接收修正信號,但測繪儀器、變形監測設備、部分車載導航等專業設備已經能夠接收并用于精準導航。該系統已在我省自然資源管理、測繪、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農業、智慧旅游、防災減災、環境保護、水利工程、信息消費等多個領域得到應用。
“該系統是目前我國建站技術標準最高、站點數量最多、密度最大、完全自主可控并且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省級北斗地基增強系統,是構建并維持我省現代時空基準體系的重要基礎設施。”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余紀云表示,這標志著全省北斗衛星導航定位應用進入高精度實時定位和快速服務的新階段。(記者 趙力文 李運海)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