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發布的《關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其中包括《202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確定2021年全國統考于6月7日開始舉行。
《規定》中涉及的命題、改革、招錄等政策,哪些將對我省考生產生哪些影響?記者梳理了相關政策,并就此采訪了相關教師。
試題:將增強開放性和靈活性
“教育部發布的通知,結合河南省教育廳召開的2021年全省教育工作會議,使得2021年河南高考改革有了新動向!”鄭州市第五高級中學教師楊兆捷說。
根據《規定》,“2021年高考命題要堅持立德樹人,加強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考查和引導。要優化情境設計,增強試題開放性、靈活性,充分發揮高考命題的育人功能和積極導向作用,引導減少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現象”。
楊兆捷認為,由此可以推測,將更全面地考察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因此在備考中對知識點“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改革:對目前的初二學生高考影響較大
《規定》中提到“穩妥推進高考綜合改革”,要求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等第三批高考綜合改革省份要全力做好新高考落地的各項工作,精心制定命題、考試和錄取工作方案。實際上,河南的高考改革也被提上日程。據此前報道,在2021年全省教育工作會議上,省教育廳廳長表示:“確保在2022年秋季高一新生入學前,實現基礎條件全部達標,順利啟動河南省高考綜合改革。”
楊兆捷認為,2022年河南省高考綜合改革正式啟動,對目前正在讀初二的學生影響深遠。這屆學生,多數將在2022年上高一,2025年參加新高考。
“實施新高考后,考生將使用新教材、學習新課程,在選考科目、志愿填報上也有較大變化。如果這批考生選擇復讀,不僅要適應這些變化,承擔的報考風險、壓力也會變大,屆時要根據政策慎重考慮。”楊兆捷說,2022年河南高考綜合改革正式啟動后,會采用新的課程標準(2017版2020年修訂),相比較于老的課程標準,一定會有增減。依據高考命題穩中求進的原則,這些增減一定會在高考命題中有所顯現。與新增內容相關聯的知識復習時要強化,與刪減相關的知識復習時要弱化,以期“輕松備考”讓高考備考更有實效。
專項:原實施區域仍可繼續享受專項計劃政策
按照中央脫貧攻堅有關部署,專項計劃實施區域的貧困縣脫貧后2021年仍可繼續享受專項計劃政策。
據了解,2020年,河南有53個縣屬于高校專項計劃實施區域,38個縣屬于國家專項計劃實施區域,涉及開封、洛陽、平頂山、安陽、新鄉、濮陽、漯河、三門峽、南陽、商丘、信陽、周口、駐馬店的相關縣區。
根據此前規定,國家專項計劃的實施區域為國家劃定的河南省集中連片特殊困難縣和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報考學生須同時具備三項條件:符合2020年統一高考報名條件;本人具有實施區域當地連續3年以上戶籍,其父親或母親或法定監護人具有當地戶籍;本人具有戶籍所在縣高中連續3年學籍并實際就讀。
河南省地方專項計劃的實施對象,則須符合2020年統一高考報名條件,本人及父親或母親或法定監護人戶籍地在河南省的農村。
高校專項計劃的實施區域,為國家劃定的河南省集中連片特殊困難縣、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和省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報考學生須同時具備三項基本條件:符合2020年統一高考報名條件;本人及父親或母親或法定監護人戶籍地在實施區域的農村,本人具有當地連續3年以上戶籍;本人具有戶籍所在縣高中連續3年學籍并實際就讀。
招生:明確高考加分項不得用于四種特殊招生項目
在招生方面,《規定》對允許進入提前批次招生的學校和專業做出詳細嚴格限定,并明確了高考加分項目及分值均不得用于藝術類專業等四種特殊招生項目。
此次教育部要求加強高校招生錄取批次管理,不得隨意將普通批次招生專業安排至本科提前批次招生。相較于2020年的相關規定,新規明確了除軍事、公安、飛行學員、公費師范生、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部分藝術體育專業、航海類等艱苦專業、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以及其他經教育部批準的特殊高校(專業)、有關高校綜合評價招生等教育部規定可安排在提前批次錄取的情況外,其余高校和專業一律不得安排在提前批次錄取。
同時,所有高考加分項目及分值均不得用于高校不安排分省招生計劃的藝術類專業、高水平藝術團、高水平運動隊、高校專項計劃等招生項目。
“特殊招生文化課要求本身低一些,之前就有規定,未經公示的考生及其加分項目、分值不得計入投檔成績并使用。這次再一次明確了具體的四種特殊招生,對多數藝術生影響不大。”鄭州市某藝術培訓機構的教師說。
政策:散居在漢族地區的少數民族考生優先錄取政策被刪除
在高考政策方面,記者注意到,與2020年《規定》相比,新《規定》刪除了“散居在漢族地區的少數民族考生,在與漢族考生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此外,教育部要求,除規定的特定事項外,只能將考生的高考成績信息提供給考生本人及有關投檔高校,不得向考生所在中學及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嚴禁宣傳炒作“高考狀元”“高考升學率”“高分考生”等;嚴禁各地政府、學校、培訓機構以高考成績為標準獎勵教師和學生。大象新聞·東方今報首席記者 王姝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