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9月19日訊(記者陳潔 通訊員鄧曉君 孫慧)19日上午9時30分左右,包括中科院水生所、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等在內的38名科考隊員在長江武漢段登上中國漁政051、中國漁政026兩艘科考船,駛向長江干流城陵磯至湖口段,至此,2022年長江江豚科學考察正式啟動。
(資料圖)
2022年長江江豚科學考察授旗。通訊員劉中燦 攝
“以往的一次科考用時50天左右的時間,此次最大的不同,10天內就可以完成。”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丁介紹,在未來10天,包括長江中下游6省(市)在內的120余名考察隊員、20余艘漁政船艇組成的長江江豚科學考察團,將同步對長江江豚分布的長江中下游干流、鄱陽湖、洞庭湖以及部分支流汊江水域全面科考。
本次科考,湖北省共有十余艘船只、近百人投入。科考范圍為長江干流宜昌至江西湖口、漢江興隆壩下江段科考以及部分支流、夾江、沙洲。漢江是首次納入科考范圍。
科學家們正在科考船上調試聲吶設備。通訊員劉中燦 攝
此次科考除了在考察范圍上比以往更廣,船只人員投入更多,考察技術對比以往常規手段也將有所創新。比如,采取分段同步考察,除了常規的目視、被動聲學,還加入了自動影像輔助系統(VAOS)、水環境采樣(eDNA)等手段開展采樣工作,便于更準確考察江豚種群分布情況及棲息環境情況。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長胡煒介紹,本次考察是繼2006、2012和2017年后第4次長江全流域江豚科學考察,也是繼《長江十年禁漁計劃》《長江保護法》頒布實施后首次流域性物種系統調查。據了解,本次科考將全面掌握長江江豚種群數量分布和棲息地環境現狀,整體評估長江江豚種群數量、結構及變化趨勢,科學分析長江江豚致危因素和保護措施效果。“為制定更有針對性的長江江豚保護方案提供依據,對于長江江豚乃至整個長江生態系統的保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胡煒稱。
科考船駛向長江干流城陵磯至湖口段。通訊員劉中燦 攝
長江江豚是我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屬于長江中特有的淡水鯨豚類動物,是評估長江生態系統狀況的重要指示物種。2017年長江江豚科學考察結果顯示種群數量約為1012頭,種群極度瀕危。
湖北江段自古便是長江江豚重要的棲息地之一,自長江大保護、十年禁漁以來,湖北的江河中屢屢出現江豚的身影。2020年至今,武漢城區江段出現超20余次,近210頭次。在宜昌城區江段,更是有一群江豚常年定居在此,成為愛豚人士的網紅打卡點。在漢江潛江段,近30多年來也首次發現了江豚的身影。
科考隊員在船上進行勘測。
當天啟動儀式剛結束,第一次加入長江江豚科學考察隊伍中的鄧曉君拖著行李箱去車站趕車。“我現在乘車,去和荊州江段的同事們會合。”目前,江豚保護主要有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和人工飼養繁育研究三種渠道。作為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的成員,鄧曉君表示,大家共同努力,希望保護好長江里的其他水生生物。
【編輯:王戎飛】
【來源:長江日報】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8
頭條 22-09-18
頭條 22-09-18
頭條 22-09-18
頭條 22-09-18
頭條 22-09-18
頭條 22-09-18
頭條 22-09-18
頭條 22-09-18
頭條 22-09-18
頭條 22-09-18
頭條 22-09-18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