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評論員 王曉娜
近日,張雪峰關于報志愿選專業的言論在網上頻頻引發熱議。選專業以收入為主,還是以興趣為主,成為不少網友關心的話題。有媒體發起相關投票,截至目前,18% 的網友選擇報自己喜歡的專業,59% 的網友選擇就業工資高的專業,還有 23% 的會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參與投票的多為 90 后、00 后。
從網友的選擇可以看出,大部分人都比較在意工作收入。有人批判這種根據收入選專業的現象,認為這是腦子里只有錢、沒有理想的功利思維。可考慮收入并沒有錯,畢竟,很多學生的選擇,不能只考慮自己,而是關乎整個家庭的未來。
試想一下,那些低收入家庭的學生,單憑喜好選擇專業,工作后連生活費、房租都緊張,又不忍心向工作辛苦的父母要錢,買水果都要看看余額,生病了不敢去醫院看 …… 他們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才能經濟自由、成家立業、孝敬父母,在現實面前," 興趣 " 顯得蒼白無力," 理想 " 更是虛無縹緲。
我們不能鼓勵學生選專業時只看收入,但是也不希望他們被 " 理想 " 綁架。如果沒有經濟壓力,自然是選感興趣的專業最好,畢竟只有真心喜歡,才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專業學習。但對于一些面臨生存難題的學生來說,先保證吃飯,才有余地去談別的追求。如果就業后天天為了吃飯而焦慮,難以保持好的工作狀態,又能在這個崗位堅持多久呢?
在喜歡的專業面前,如果你愿意接受可能出現的就業風險,如果你有勇氣承擔成功前沉寂的成本,如果你想嘗試在不那么發達的行業闖出自己的一片天,你當然可以選擇理想。但如果你選擇了更好走、更務實的路,那也不羞恥,這是你的權利。
功利的人越多," 理想 " 就愈加可貴,我們希望有更多人相信理想。但是,把前景有限的專業,加以冠冕堂皇的包裝,去誘導學生選擇,而不考慮其經濟困難,就是讓他們成為這個專業發展的炮灰。
一公眾號作者說,他很欣賞電視劇《夢中的那片海》中的肖春生一角:因為他是理想主義者,但他不要求別人也是;他堅持自己,但不裹挾別人。或許,我們在引導學生報專業時,也該學習一下這種價值觀。
如果有選擇的自由,誰不想選喜歡的?可有些人不能。不過,這也不意味著以后你就與 " 熱愛 "" 理想 " 絕緣了。或許,接觸新的專業后,你會感覺法學的案例很實用,你會感覺治病救人很有意義,你會在畫完設計圖后收獲滿滿的成就感 ……
" 現實 " 和 " 理想 " 并非永不相交。為了收入進入一個行業,你也可以發現這個行業的閃光點,把 " 工資高 " 的工作,變成 " 我喜歡 " 的工作。在任何行業,你都可以挖掘新的熱愛、樹立新的理想。最好的狀態就是 " 干一行、愛一行 "。
頭條 23-06-30
頭條 23-06-30
頭條 23-06-30
頭條 23-06-30
頭條 23-06-30
頭條 23-06-30
頭條 23-06-30
頭條 23-06-30
頭條 23-06-30
頭條 23-06-30
頭條 23-06-29
頭條 23-06-29
頭條 23-06-29
頭條 23-06-29
頭條 23-06-29
頭條 23-06-29
頭條 23-06-29
頭條 23-06-29
頭條 23-06-29
頭條 23-06-29
頭條 23-06-29
頭條 23-06-29
頭條 23-06-29
頭條 23-06-29
頭條 23-06-29
頭條 23-06-29
頭條 23-06-29
頭條 23-06-29
頭條 23-06-29
頭條 23-06-29
頭條 23-06-29
頭條 23-06-29
頭條 23-06-29
頭條 23-06-29
頭條 23-06-29
頭條 23-06-29
頭條 23-06-29
頭條 23-06-29
頭條 23-06-29
頭條 23-06-29
頭條 23-06-29
頭條 23-06-29
頭條 23-06-29
頭條 23-06-29
頭條 23-06-29
頭條 23-06-29
頭條 23-06-29
頭條 23-06-29
頭條 23-06-29
頭條 23-06-29
頭條 23-06-29
頭條 23-06-29
頭條 23-06-29
頭條 23-06-29
頭條 23-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