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這壓根就不是“委屈你一個,方便眾市民”的問題,而是個人的正當權益,被以“為了大家”的名義無情剝奪的問題。
以往碰到這種情況,我們往往是為最后一名打call,而不是勸退,更不是嘲弄。從“嘲笑”視頻在網上引發輿論反彈來看,多數網友對誰對誰錯,心里還是有本賬的。
換句話說,同樣的視頻,如果配上“賽道上只剩下他艱難的背影,但仍在堅持,為馬拉松精神打點贊!”我相信,網友的留言完全是另外一種風景。所以,這些志愿者是不合格的。
志愿者的角色,是賽事服務者,而不是賽事終結者。終結比賽的,只能是規則或參賽者自身。
近年來,各地的馬拉松賽事也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但賽事服務質量參差不齊,導致不時爆出負面輿情。這一是因為舉辦經驗少,二是商業導向過重、健身導向過輕,三是對規則意識、契約精神的漠視。由此來看,國內馬拉松市場的發展和完善,同樣猶如一場馬拉松,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地跑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包頭首屆馬拉松賽事。如果賽事舉辦方還沒有理解透馬拉松精神,或者還不具備相應的服務能力,我倒是想“勸退”一下:等什么時候懂得尊重參賽者、尊重賽事契約、尊重馬拉松精神了,再來舉辦賽事吧。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