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節即將到來,中國傳統糕點——月餅再次成為廣受歡迎的節日美食。在這一年一度的月餅禮盒大比拼中,知乎最先登上熱搜。據報道,知乎給長期提供優質內容的大V們贈送了官方定制的低糖月餅。然而有知友收到月餅后,反饋吃后出現腹瀉的情況。
低糖月餅變“瀉藥”,這到底是咋回事兒?月餅到底該咋選?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
“吃了知乎月餅腹瀉”上熱搜
微博用戶陳女士收到知乎的月餅禮盒后,將其中一枚奶黃流心口味的月餅當餐后甜點,吃后不到兩小時,她便出現腸胃不適,隨后開始腹瀉。
直到9月9日,“知乎月餅吃了拉肚子”的話題沖上微博熱搜,不少知乎平臺大V表示,食用知乎贈送的定制月餅后出現腹瀉癥狀,陳女士這才發覺自己也是其中一員。
一些知乎大V稱:“瀉藥(謝邀),剛吃月餅,人在廁所。”甚至有知乎網友“以身試餅”,做了“開箱+試吃”視頻,為大家深度展示知乎月餅“一瀉千里”的神奇魔力。
微博名為“一只馮煮鵝”的科普博主收到知乎月餅后發文稱,這款低糖月餅配方有問題,糖醇添加得太多。配料表顯示,月餅使用麥芽糖醇液、赤蘚糖醇、山梨糖醇液等糖醇代替糖。
隨后知乎發布的致歉聲明也證實了“一只馮煮鵝”的說法。知乎表示,選購的月餅符合食品質量標準,但由于采購環節中經驗不足,忽略了用來替代蔗糖的麥芽糖醇可能會導致一部分人不耐受,造成身體不適,將對已發出的月餅進行召回。
糖醇類物質易誘發腹瀉
河南省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丁松澤表示,食用糖醇月餅后出現腹瀉癥狀很可能是滲透性腹瀉或果糖不耐受引起的。
糖醇類物質具有吸水性,導致腸道內容物的含水量增加。它們進入大腸后,會導致腸表皮細胞對水分的吸收減少。這樣一來,腸腔里的水分增加,就會導致拉肚子。
實際上,在臨床治療中,這一原理和類似物質還作為滲透性藥物被實際運用于便秘病人的治療中,如對嚴重便秘的患者使用聚乙二醇電解質散等。
糖醇類物質不升高血糖,但不同的人對糖醇類物質的耐受程度不一樣,如果不耐受導致過敏,也會引起腸道痙攣,腸道蠕動速度快,加速排泄。
“不管是拉肚子還是排氣,都是一過性的反應。一旦糖醇類物質完全排出,反應就會停止。所以大家不用過度擔心這種反應會有什么健康危害,只是會給生活造成一些不便。”丁松澤表示。
無糖、低糖月餅的熱量不一定低
中秋佳節,月餅必不可少。但在很多追求健康飲食和減脂需求的人看來,月餅無疑就是一個“熱量炸彈”。
嘴饞想吃月餅咋辦?不少商家瞄準商機,推出低糖或無糖月餅。記者在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搜索發現,有很多冠以“低脂低糖”概念的月餅禮盒,其中不乏美心、廣州酒家、稻香村等知名品牌。
這些產品其實就是將常用的蔗糖替換為糖醇類物質,如麥芽糖醇、山梨糖醇、赤蘚糖醇等。
河南省人民醫院營養科營養師王雯表示,糖醇類食品甜度高,能量低,幾乎不升高血糖,可達到迎合大眾口味以及追求低熱量的效果。
這些宣稱低糖或無糖的月餅真的適合減肥人群食用嗎?
根據GB28050-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規定,“無糖或不含糖”是指固體或液體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
如果這款食品本身不含碳水化合物,沒有添加白糖,且沒有添加麥芽糖、葡萄糖、果糖、果葡糖漿等能夠在人體中轉變為葡萄糖的食品成分,只加了麥芽糖醇這種代糖,確實適合減肥人群食用。
但市面上經常容易產生的誤解是,這款食品沒有添加蔗糖,添加的是代糖,但是食物本身是含糖的(面粉、果汁等),在人體內可分解產生葡萄糖,這種并不是無糖食品。
食用糖醇類食品應控制攝入量
王雯提醒,日常飲食中,大家需要警惕的不僅是糖醇月餅,其他含有麥芽糖醇的低糖或無糖食物也可能引發腹瀉。如何才能避免吃了糖醇類食品拉肚子?
“最簡單的方法是少吃或者不吃,減少糖醇在腸道內的含量和停留時間。食品中只要添加了糖醇,都有可能引發滲透性腹瀉。”丁松澤講道。
人體對糖醇的耐受程度大體可以分成兩檔:較高耐受度——每100克食品中含有25克以內的糖醇(山梨糖醇、赤蘚糖醇等)比較適宜;較低耐受度——每100克食品中含有10克以內的糖醇(乳糖醇、麥芽糖醇、木糖醇等)比較適宜。
即使有較高耐受度的人群在食用市面上銷售的糖醇類食品時,也一定要注意一次的食用量。盡量一次少吃點,分多次去吃,避免出現問題。
選購月餅這些事項需注意
面對琳瑯滿目的月餅,消費者該如何選購?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送來月餅購買指南:
認真查看月餅標識。購買時要特別注意查看月餅外包裝上是否有廠名、廠址、生產許可證編號(SC編號)、配料表、營養成分表、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等標簽標識。
選擇正規的商家購買。消費者應選擇到資質證照齊全、誠信規范的廠家專賣店和正規的超市、商場、食品銷售點選購月餅。
謹慎選購自制月餅。月餅生產者應持有效的食品經營許可證,其中許可項目應包含糕點制售。
因人而異,健康食用。月餅是高脂肪和高糖食物,擔心血糖升高的消費者少吃為好。
提高維權意識,注意保留相關憑證。廣大消費者在購買月餅時保留好相關的原始票據和有關憑證,網購月餅注意保留交易記錄等,一旦發生消費糾紛,可作為維權依據。(記者梁露露孟蕾文記者王曉偉圖)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
頭條 21-12-07
頭條 21-12-06
頭條 21-11-30
頭條 21-11-26
頭條 21-11-25
頭條 21-11-24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7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