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朱娟)河南省委把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作為“十大戰略”之首,許昌也明確提出建設“創新強市”,許昌在創新驅動發展方面是如何做的?取得了什么成效?9月27日,河南省委宣傳部召開“河南這十年”主題系列許昌專場新聞發布會,許昌市市長劉濤就上述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劉濤介紹,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許昌市堅持把創新擺在發展的邏輯起點、現代化建設的核心位置,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經濟的引領支撐作用,推動“創新強市”建設取得顯著成效。這十年,是許昌科技創新實力提升最快、創新成果產出最多、對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最大的時期。十年間,全市研發經費投入從25.1億元增長至59.8億元、增長1.4倍;財政科技經費支出從2.1億元增長至9.3億元、增長3.4倍,占一般公共預算的比重由1.2%增長至2.8%;技術合同成交額由3.2億元增長至10.5億元、增長2.3倍;高新技術企業從30家發展到300家、增長9倍;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連續多年高速增長、達到752家;科技對經濟發展貢獻率達到60%以上,城市綜合創新能力居全省第3位。在創新上,我們重點抓了4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硬件上,積極搭建創新平臺。堅持做大產業創新平臺、做強科技研發平臺并重,建成投用許昌市科技大市場等高水平雙創載體,全市共建成各類“雙創”孵化載體40多家,組建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研發平臺248個,覆蓋全市“633”工業發展體系,許昌智能電力裝備制造產業集群納入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
二是在主體上,大力培育創新企業。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完善“微成長、小升高、高變強”梯次培育機制,推動高校、科研院所參與企業研發活動,全市擁有省級創新龍頭企業5家、瞪羚企業6家,規上工業企業中有研發投入企業占比64.5%、有研發機構企業占比69.8%。
三是在人才上,啟動實施英才計劃。堅持把人才作為推動科技創新的第一資源,從2016年開始,先后實施“許昌英才計劃”1.0、2.0、3.0版,設立15億元的“許昌英才基金”,廣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全市引進和認定包括“兩院”院士、長江學者在內的共四批92個創新創業人才(團隊)、1004名高層次人才。
四是在環境上,持續優化創新生態。連續9年召開高規格科技創新大會,拿出4億元重獎科技功臣和優秀創新型企業,形成了激勵創新的濃厚氛圍和產業鏈、創新鏈、政策鏈相融合的創新生態。比如,許昌市69家企業與中科院30家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29個項目獲得中科院河南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立項支持2800萬元,立項數、獲得資金數均居全省第1位。
劉濤表示,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堅定走好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華山一條路”,加快建設創新強市,為全省建設國家創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作出許昌貢獻。
責編:劉安琪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頭條 22-09-27
頭條 22-09-27
頭條 22-09-27
頭條 22-09-27
頭條 22-09-27
頭條 22-09-27
頭條 22-09-27
頭條 22-09-27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6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頭條 22-09-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