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旨在“傳承創新、文化引領、產業驅動、科學發展”是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中國中藥協會、中國中醫藥信息學會、中國民族醫藥學會、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中國藥膳研究會、中國藥文化研究會等中醫藥行業團體和地方政府聯合主辦,在多家民主黨派中央社會服務部及中醫藥相關單位的鼎力支持下舉辦的行業性專業會議。
為了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深入挖掘中醫藥文化精髓,廓清中醫藥文化資源現狀,實施中醫藥文化傳播行動,把中醫藥文化貫穿國民教育始終,使中醫藥成為群眾促進健康的文化自覺。在第五屆中醫藥文化大會新聞發布會上,媒體對聯合主辦方負責人進行了訪問,現整理成篇刊發,以饗讀者。
(照片來源于網絡)
中華中醫藥學會會長 于文明:
中醫藥發展迎來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機,中醫藥人應抓住這個大好時機,聚焦增強中醫自信、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大力實施中醫藥文化弘揚工程。
深入挖掘仲景文化等中醫藥文化精華精髓,加強內涵研究,賦予新的時代闡釋,提煉精神標識,創新載體、拓展平臺,推進中醫藥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動中醫藥文化融入群眾生產生活,實施中醫藥文化傳播行動,打造品牌活動,建設體驗場館,豐富中醫藥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推動中醫藥文化貫穿國民教育始終,使中醫藥成為群眾促進健康的文化自覺。
中國中藥協會會長 黃璐琦院士:
推動中醫藥現代化,首先要有傳承中醫藥的文化自信,充分尊重中醫藥的歷史地位。從有文字記載的《神農本草經》開始,中醫藥時刻都在汲取當時的先進技術方法,對藥物的認識也在不斷加深。應當看到,中醫藥的“現代化”是幾千年來一直不曾中斷的過程。
中醫在理念上與西方現代醫學有所不同,中醫藥學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秉承“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理念,中醫辨證論治的思維方式蘊含著中華民族深邃的哲學思想,醫學倫理觀汲取了儒家文化中的“仁”“禮”等觀念。正是受這些思想觀念的影響,中醫包容性強,不但不排斥西醫,反而堅持中西醫并重,倡導整合醫學,保障中醫、西醫享有同等的發展權利。
中國中醫藥信息學會會長 吳 剛:
中醫藥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文化寶庫中的瑰寶。
當前,中醫藥發展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機,我們要利用好中醫藥文化大會這個平臺,深入探討中醫藥信息化發展問題,并發出倡議,希望所有中醫藥的從業者們,更加重視數據的保存和整理工作,在傳承中醫文化的同時,創新發展中醫科學,在傳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中醫藥才能真正實現全面振興,才能更好地造福人類。
中國民族醫藥學會會長 許志仁:
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醫藥學發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精神財富和物質形態,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認識生命、維護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體系,是中醫藥服務的內在精神和思想基礎。以整體觀念、辯證施治、大醫精誠等為核心要素的中醫藥文化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深刻影響了中華民族的價值取向、認知和行為方式,并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價值。
中醫藥文化、西醫藥文化都具有獨特的科學價值和自身優勢,都對人類生存與發展做出了歷史性貢獻。要在差異中優勢互補,在交流中謀求發展,這是我們應有的文明觀。
中國藥膳研究會會長 楊 銳
十八大以來,開展文化建設、樹立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軟實力促進事業發展,已經成為國家重要的發展戰略。中醫藥文化是包括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數千年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背后,蘊含著深厚的中醫藥文化積淀。
通過前四屆中醫藥文化大會的打造,很高興地看到中醫藥文化大會正在成為文化建設領域的一個新興品牌。通過發掘、擦亮、光大這塊品牌,可以進一步發揮醫祖文化軟實力的優勢,打造“文化+”系列工程,讓文化軟實力盡快轉化為可持續發展的地方產業硬實力。
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會長 陳珞珈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國衛生事業的特色與優勢,是中國醫療保健不可或缺的資源與力量。2020年,全國衛生部門中醫藥人員達到82.9萬人(執業中醫師68.3萬,執業中藥師13.1萬),中醫醫療機構達到65,890個,其中:中醫醫院5482個,中醫門診部3539個,中醫診所63291。全國有中醫病床132.37萬張。全國中醫門急診15億人次,中醫治療出院人數3249.8萬人。
在兩年的新冠肺炎防治工作中,中醫藥發揮了重要的、獨特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實踐再次證明,中醫藥學這個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財富,屢經考驗,歷久彌新,依然好使、管用,并且經濟易行。中醫藥是世界上保存發展最好的民族傳統醫藥,是我國重要的衛生資源與醫療保健力量,是中國醫藥的特色與優勢。
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主席 劉保延
中西方文化差異造就了中西醫對健康、疾病有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認知,西醫從“物質觀”出發,在治病上追求“對抗”,高度依賴分析分離儀器;中醫從“信息觀”出發,追求內外“和諧”,中醫治病靠的是“人”——醫生。所以,中醫科研要以人用經驗為研究對象,若忽略了人的價值,就丟掉了中醫之“魂”。
脫胎于中華傳統文化的中醫學有著非凡的包容會通精神,發揮中醫思維優勢,同時充分吸納西醫技術之所長,兩者融會貫通必為人類健康作出卓越貢獻。
中國藥文化研究會會長 禹同生
中醫藥文化源遠流長,中醫藥學博大精深,可以說中醫藥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文化,而中醫藥獨有的文化屬性也將成為其區別于其他醫學體系,并能夠獲取國際競爭優勢的法寶。發展中醫藥必須高度重視文化傳承,最大限度地搶救與保護中醫藥文化遺產,積極開展中醫藥文化研究與推廣,促進中醫藥文化的對外交流與傳播。
發展中醫藥產業,就要融合中華傳統文化,挖掘、繼承和發揚經過數千年檢驗的中醫藥成果,才能夠真正完成全行業的跨越式發展。
【結語】以上是中醫藥文化大會聯合主辦方負責人對中醫藥文化和中醫藥產業的一些見解。對我們深入挖掘中醫藥文化精髓,深刻闡明中醫藥學的哲學體系、思維模式、價值觀念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脈相承;廓清中醫藥文化資源現狀;對中醫藥文化內涵理念進行時代化、大眾化、創新性的闡釋,正本清源,凈化中醫藥文化市場,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