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 記者 陳薇】5月11日,京東集團發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業績。受益于宏觀經濟變化以及業務調整,京東集團第一季度收入達2430億元(單位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約1.4%,經營利潤達64億元,較2022年同期24億元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
對此,京東集團認為,盈利水平的提升主要得益于精細化運營、優化商品組合以及豐富服務范圍,在未來的幾個季度中,京東還將進一步完善服務架構。
(資料圖)
從收入結構來看,京東集團第一季度服務收入達到474億元,同比增長34.5%,來自第三方商家的收入同比增長率達到了過去四個季度以來的最高;物流及其他服務收入的同比增長達到61.3%,但由于公司商品收入減少4.3%,拖累了總收入的增長。而收入結構的調整,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京東集團的盈利水平。
“目前京東集團服務收入已經在總收入中占比達20%,為我們的利潤率做出貢獻。”5月11日,剛剛擔任京東集團CEO的許冉在財報中提到,服務收入的增長,體現了京東集團在招商方面的“巨大成功”:目前京東平臺第三方商家的數量已達到歷史新高,第一季度,京東集團新增商家數量同比增長了240%,特別是時尚、居家和商超品類的商家數量實現了快速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京東一直在努力加大第三方商家招商力度。
今年1月,京東面向個人商家招商的項目“京東小店”正式開放招商,新商家入駐不繳納平臺使用費。4月1日起,自營外的第三方企業店鋪也取消平臺使用費。
此外,京東集團啟動“春曉計劃”,增設“自然人”“工廠店”等一系列扶持商家的舉措,吸引新商家入駐京東生態。
4月下旬,京東零售更是開啟5年來最大組織變革,取消事業群制,即全面打通自營與第三方商家,由統一的品類負責人管理,實現自營和第三方商家的平等對待。
此前,京東自營擁有更多的資源傾斜和流量扶持,一定程度阻礙了平臺開放生態,同時也抑制了平臺第三方商家的入駐和發展。對京東來說,第三方商家的入駐不僅給平臺更豐富的產品供給,第三方商家也可以為京東帶來低價競爭優勢。
對此,零售行業專家莊帥表示,京東的自營模式曾是與淘寶天貓差異化競爭的利器,但目前電商市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拼多多、抖音、快手以及美團即時零售等增長,讓京東看到,第三方商家聚集的平臺模式也可以在國內成長起來數個。而在低價、高性價比的消費趨勢下,京東的自營體系降本空間有限,經營更為靈活的第三方商家顯然更有優勢。
與此同時,京東也通過持續的費用減免和補貼、提供更多技術支持和自動化工具,幫助入駐商家降低經營成本,提升經營效率。讓“百億補貼”“買貴雙倍賠”等低價策略,不只是一次短期、個別品類的促銷,而是對商家、用戶、平臺都可以長期可持續的天天低價。
京東集團在第三方商家入駐的供給側發力,也帶動了平臺用戶平均購物頻次、用戶平均貢獻收入值和日均活躍用戶數的持續提升。今年京東6·18將有近億款商品參與購買價格直降,簡化促銷方式,讓消費者不用算賬便可更好地享受到低價。
許冉預測,隨著京東集團主動進行業務調整,集團也將持續給予平臺商家、供應商流量、低成本經營方面的助力,推動公司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責編:劉安琪 | 審校:李金雨 | 審核:李震 | 監制:萬軍偉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
頭條 23-05-10